日本國產服裝要涼涼了?日本最大的服裝廠關閉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日本服裝企業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陷入了苦戰。因為銷售低迷,除了大型服裝企業伊都錦(Itokin)決定撤出中國外,擁有眾多門店的女裝企業好儷姿(Honeys)也在不斷關店。不過,日本服裝企業“關門”的現象並不只發生在中國。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國產服裝如今也正面臨著消失的風險。

01.最大牛仔褲生產商關閉工廠,日本服裝業要“涼”?

日本最大的牛仔褲生產商EDWIN在今年5月底先後關閉了兩家日本國內的工廠。其中一家是位於青森縣津輕市的相野工廠,該工廠擁有不到40名員工,生產幾千日元到2萬多日元價位的牛仔褲。EDWIN打算把該工廠與津輕市青森工廠整合,同時在兩家工廠徵集自願退休的員工。此外,秋田縣的合川工廠也在5月底關閉。

日本國產服裝要涼涼了?日本最大的服裝廠關閉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EDWIN關閉工廠或許只是日本國內服裝行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日本國內的服裝生產規模近幾年來一直持續萎縮。2017年日本國內生產量降產至9840萬件左右。儘管近20年這個數字幾乎逐年減少,但在2008年前這個數字一直保持在2億件以上,今年則首次跌破1億件大關。

02.中國等國競爭優勢顯著,日本服裝業“本土製造”幾乎消失?

日本國內服裝業界之所以走向低潮,與海外服裝產品大量湧入不無關係。據日本紡織品進口商協會統計,日本國內服裝進口比例的“進口滲透率”在2017年顯示為97.6%,連續5年刷新歷史新高。由於來自中國等亞洲國家的進口增加,進口比例也較20年前上升了超過25個百分點。

當前,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為代表的服裝零售巨頭正在擴大海外工廠的生產,並且由中國、越南等主要生產基地逐漸轉移到埃塞俄比亞、孟加拉等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迅銷集團董事長兼CEO柳井正此前曾表示,

引入最低工資制度的埃塞俄比亞能夠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

日本國產服裝要涼涼了?日本最大的服裝廠關閉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除了人工費等成本差異,海外工廠在日本技術的指導下,其染色和縫製等工序也實現了與日本同等的品質,這也讓日本生產失去了明顯的優勢。同為迅銷旗下的品牌GU以中國和越南為中心,提高員工的技術能力,制定了價格低廉且能將流行元素融入商品的生產體制。用柳井正的話來說,“亞洲工廠的員工能力很強”,日本工廠的員工一來緊缺,二來年齡也偏大。

日本國產服裝要涼涼了?日本最大的服裝廠關閉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競爭優勢喪失得愈來愈明顯,這也讓日本國內的服裝市場規模從泡沫經濟時期的15萬億日元減少至10萬億日元,供貨量則從20億件增至近40億件。有日本國內大型襯衫生產商山喜公司就表示,如果低價產品不更多地藉助中國和老撾的工廠生產,則難以與海外產品競爭。

在日本服裝行業陷入防禦戰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也試圖通過新的政策吸引海外辦廠的企業迴歸國內,但收效甚微。畢竟日本企業面對亞洲國家以及非洲新興市場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它們根本找不到理由“棄之不用”。如此一來,日本服裝業“本土製造”消亡的預言或將在不久之後演變成一個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