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蔬菜白粉病为什么难防?学会这三招跟白粉病说再见!

白粉病是直接或通过气孔、皮孔侵入寄主的专性寄生菌。田间种植过密,植株见光少,氮素肥料施用过多,生长旺盛的植株一般器官表皮都较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往往高。特别是在温室大棚种植中,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合理,往往造成植株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湿度偏大,而夏季叶片上很少有水膜或水滴存在,因此瓜菜夏季白粉病发生严重。

瓜类、蔬菜白粉病为什么难防?学会这三招跟白粉病说再见!

白粉病的发生条件

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而孢子萌发时,则需要较低的湿度。在田间常常会看到,如果田间长期干旱,猛灌水后,白粉病会突然严重,原因是:

1、病菌为专性寄生菌,直接或从皮孔侵入寄主。因此表皮的性状直接影响病害发生几率和发生程度,如果植株光照弱,氮素营养过多,生长速度快,其器官表皮往往薄而嫩,白粉病菌发生的几率和为害程度就高。

2、栽培中,密度大,枝叶郁闭,光照弱,空气湿度偏大,但夏季叶片及果实表皮很少有水膜、水滴存在,特别是植株生长后期,最易发生白粉病。

瓜类、蔬菜白粉病为什么难防?学会这三招跟白粉病说再见!

防治办法

大水量轮换用药防治效果好。对白粉病的防治一定要坚持以农业栽培防治为基础,早期施药和大水量灌药,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农业防治

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平衡施肥。在大量结果以后,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适当的追施钙肥和硅肥。特别要强调的是,蔬菜、瓜类的盛果期,灌水应坚持勤浇浅灌,保持田间湿润,切忌长期干旱后猛浇水。

2、棚室消毒灭菌

在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中,换茬栽苗前,一定要采用药剂熏蒸消毒。白粉病菌越冬场所广泛,除了土壤外,还可在温室大棚的支架屋面等处越冬。栽苗前可用1.5公斤的硫磺粉加3公斤锯末混匀后密闭熏棚24小时,再开棚通风一天后栽苗。实践证明,此方法灭菌效果非常好。但要注意的是:锯末事先要拌湿,方能与硫磺混合。否则出现明火,引致着火,且影响防效。

3、化学防治

尽早用药。白粉病菌孢子落在叶片上后,1-2天即可长出菌丝体,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后老熟并产生分生孢子飞散传播。当田间发现零星的粉斑后,就要尽早的喷药防治。

选择合适的药剂,目前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有很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醚菌酯、肟菌酯等药剂在植物器官表面由氧化、二次分布特点,非常适合对白粉病的防治。但以上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要交替用药,控制使用次数和用量。此外,BO10(武夷霉素和多抗霉素)防治效果也不错。

瓜类、蔬菜白粉病为什么难防?学会这三招跟白粉病说再见!

网络图片

加大喷水量。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对湿度的适应力很强,但当相对湿度达到95-100%时,极易破裂死亡。因此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清水或0.1-0.5%的食盐水冲洗叶片,防治效果不错。在药剂防治中应采用低浓度大水量,即达到叶片往下淌水时为好。但要注意的是在温室大棚作物上,喷药后要注意排湿。如果是有机农业,还可采用脱脂牛奶按1:9兑成水溶液,在发病初期喷洒,每7天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也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