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別是今年入夏以來,雨日多、雨量大,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要較往年嚴重的多。為使農民朋友能更多地瞭解有關玉米大斑病的情況,供防治時參考: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症狀表現

玉米大斑病又稱條斑病、葉斑病、枯葉病。該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為害葉鞘和苞葉。葉片感病後,先出現水漬狀灰色小斑點,後沿葉脈擴展成中央為黃褐色,邊緣為暗褐色的菱形病斑。抗病品種只在葉片上表現淡黃色小點或黃白色病斑,感病品種則病斑融合連片,致葉片桔黃壞死,潮溼時病斑上可產生黑色黴層。病情嚴重時,葉鞘、苞葉上也發生病斑,症狀表現同葉片。該病多從下部葉片先發病,再向上發展。田間溼潤和種植密度大的情況下,病害發展快,一個月左右就可使整株葉片枯死。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發病條件

玉米大斑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以休眠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病殘體上越冬,成為來年發病的初侵染源。田間通過氣流和葉片相互摩擦接觸進行傳播、擴散和再侵染。

玉米大斑病的發生流行主要取決於玉米品種的感病程度和環境條件。該病發病的最適溫度為20℃~25℃,相對溼度為90%以上。一般情況下,種植感病品種的田塊發病重。水地較山旱地發病重,連作地塊較倒茬地塊發病重,降雨多,種植密度大,或土地瘠薄的田塊發病重。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防治辦法

1、選用抗病品種:由於不同玉米品種對大斑病的抗性差異顯著,因此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實在缺少高抗品種的地方,可以根據情況種植豐產性好、抗性中等的品種。

2、減少初侵染源:玉米收穫後要及時清園、翻耕,將遺留在田間的病株殘體翻入土中,使其加速腐爛分解。或將秸稈集中加工、高溫發酵,使其充分腐熟後,用作肥料。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與其它作物間作、套作,改善玉米田間的通風條件;發病初期,打掉植株底部病葉,減少病原菌侵染幾率。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等。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即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