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最长的夜过去了,又为何不吃饺子会冻耳朵?

今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时人们认为,冬至这天预示否极泰来。


冬至,最长的夜过去了,又为何不吃饺子会冻耳朵?​周朝时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也就是八尺标杆的影长,测得洛阳所处之地为天下之中(中国的中心),依周公所测,周人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都城。选定都城后,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礼仪制度,由此选定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夏至最短,冬至最长)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自此由周到秦,古人都以冬至来作岁首,过冬至也就是过新年。后来至汉代汉武帝时,改周历为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而“冬至节”也自那时开始,并且盛于唐宋,相沿千年至今。

冬至,最长的夜过去了,又为何不吃饺子会冻耳朵?​​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此说法起源于相传汉朝时,匈奴经常骚扰边疆,尤以匈奴部落中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和面包成“角子”,用两首领姓氏之音叫作“馄饨”。恨以食之,以求战乱早日平息。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天,故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这也是最初的“饺子”,后经三国至南北朝一直未变。

冬至,最长的夜过去了,又为何不吃饺子会冻耳朵?​大约到了唐代,人们将“饺子”捞出来放在盘里单个吃,区分了饺子和馄饨的吃法。再至宋代,宋人称饺子为“角儿”,这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在我国北方,冬至吃水饺的习俗流传已久,并有“冬至不吃水饺冻耳朵”的说法。相传西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冬至这天至南阳,当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张仲景便盘起大锅,将羊肉,辣椒和祛寒温热得药材放在锅里熬制,待熬好后,将羊肉和药物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当地的人们一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后,浑身发暖,两耳的冻伤也渐渐好了。


冬至,最长的夜过去了,又为何不吃饺子会冻耳朵?​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为大家熬药治病,便保留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不吃饺子冻耳朵”的说法也相传至今。

冬至,最长的夜过去了,又为何不吃饺子会冻耳朵?​冬至这天,在江南一带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约定俗成,寓意“添岁”。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过了冬至,白日渐长,黑夜渐短,阳气虽涨,但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所谓“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确见金梅竞相开”,就是冬至一节的最好写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