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 秀才對出絕妙下聯,姑娘又羞又氣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我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對聯雅俗共賞,老少皆宜。春聯作為對聯的一種融入了我國民間生活,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副春聯貼在門口,既喜慶又有新春祝福之意。

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 秀才對出絕妙下聯,姑娘又羞又氣

​對聯的歷史很悠久,據說秦漢之前,老百姓就流行在春節時貼“桃符”——對聯的前身。五代十國的時候,後蜀之主孟昶寫下中國古代第一副春聯也是第一對副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明代時,太祖朱元璋文化程度雖然不高,卻是個對聯高手,他十分提倡對聯,要求官員和百姓必須在門口貼對聯,以供自己鑑賞。

清朝時,對聯文化達到頂峰,對聯高手井噴,千古絕對也是頻出。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文武全才,雖有自誇的成分,但乾隆的對聯水平確實很高,乾隆年間也是一個對聯盛世,人人都能對對聯。

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 秀才對出絕妙下聯,姑娘又羞又氣

​乾隆年間,山東有個姓王的秀才,王秀才是當地的大才子,一表人才,同時還是個對聯高手。因為家貧,王秀才經常給富貴人家寫一些春聯、喜聯、壽聯等來貼補家用。王家世代務農,父母供養其寒窗十年。王秀才讀書也是十分賣力,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考上了秀才,如今剛剛20出頭,王秀才自信滿滿,準備上京趕考了。

王秀才家境不好,也沒怎麼鍛鍊身體,所以步行的速度很慢,經常天黑都到不了下一個客棧。一天,王秀才又落在後面,他走到天黑時也沒有找到留宿的地方。

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 秀才對出絕妙下聯,姑娘又羞又氣

​又走了許久,王秀才終於看見了一戶人家,他禮貌地敲門,來者是個慈祥的老者。老者知道王秀才是進京趕考的仕子,熱情招待了他,還讓自己的女兒端來飯菜。

說罷,一位面容姣好的姑娘端著飯菜就出來了,姑娘知道這是個秀才,頓時來了興趣,說:“你說你是秀才,那我倒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有真材實料,我出一個上聯,對出下聯你方可吃這飯食。”秀才認為對聯乃是自己的拿手好戲,也欣然允諾。

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 秀才對出絕妙下聯,姑娘又羞又氣

​說罷,姑娘說出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這正是嘲笑王秀才寒酸呢。不過王秀才也沒生氣,他打量了一下四周,最終目光落到姑娘清秀的臉上,馬上有了答案:單被單床單身人。說罷哈哈大笑,姑娘知道這位王秀才佔了自己便宜,又羞又氣,同時也暗暗佩服王秀才的才學,頓生仰慕之情。

第二天一早,王秀才拜別老者一家人,心情愉快地趕考去了。後來王秀才果然考中了榜眼,春風得意的他馬上找到了老者一家人。

姑娘一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 秀才對出絕妙下聯,姑娘又羞又氣

​原來,他也很欽慕那位姑娘,最終情投意合的二人結為夫妻,為那副對聯寫下了完美的結局。

各位看官,您能對出更好的下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