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決戰奔小康」甘南:全域旅遊助脫貧 綠水青山增效益

原標題:【三年決戰奔小康】全域旅遊助脫貧 綠水青山增效益——甘南州積極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甘肅日報記者 徐錦濤

8月的甘南,叢林、花圃交相掩映,遍佈村落的“農家樂”裡遊客如織。

58歲的周吉換開辦的農家樂,就坐落在卓尼縣大峪溝景區附近的木耳鎮博峪村。

兩年前,周吉換靠一輛小四輪車拉貨掙錢。“每月起早趕黑,除去基本開支,只能剩下兩三千元。”周吉換回憶說,自從辦起了“農家樂”之後,每月純利潤都在萬元以上。

周吉換如今的好收入,得益於州里實施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建設。“只有把生態環境維護好,前來旅遊的人才會越來越多,生意才會更加興旺發達。”周吉換說。

大峪溝是國家4A級景區,素有“山雄石奇自然景觀,水麗林秀生態樂園”之美譽。然而幾年前,距離大峪溝景區20公里、處在通往景區必經之路的博峪村卻只有兩家“農家樂”,生意十分蕭條。

“2015年甘南州發起全域旅遊無垃圾的‘環境革命’,讓這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木耳鎮副鎮長寧齊告訴記者,過去村裡隨處可見亂丟的垃圾,房前屋後都堆滿了垃圾,村中心就是一個大垃圾堆,每到夏季便臭氣熏天,雨季更是泥濘難行,遊客們唯恐避之不及,更別說停下車來吃飯休息了。

隨著近三年的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博峪村修起了文化廣場,設立了多處固定的垃圾投放箱,每天都會有垃圾車來清運。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群眾發展“農家樂”,目前全村“農家樂”發展成熟的已有34戶,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生產服務,絕大部分村民被嵌入旅遊產業鏈的上下游,大大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博峪村由一個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專業村。

冶力關景區地處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是國家4A級景區。2015年甘南州展開環境綜合整治以來,全鎮各級幹部率先行動、身體力行,每週帶頭走街入戶撿垃圾打掃衛生,經過多次宣傳教育,村民們也開始自覺行動起來保護環境。

“以前,人們不注意愛護環境,山上、河邊、草地上垃圾遍地,鎮裡組織幹部每天撿拾垃圾,工作量也很大。”冶力關鎮黨委書記李金鐘告訴記者,為了幫助群眾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幹部們進到群眾家裡,手把手教他們疊被子、灑掃庭除,同時,動員他們開辦“農家樂”。“如今環境變了,遊客逐漸增多,‘農家樂’年收入從2015年的每戶1萬元左右增長到2018年初的每戶5萬元左右。”李金鐘說。

博峪村、池溝村的變遷,是甘南州積極推進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2015年,甘南州被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後,自加壓力,在創建目標上加了3個字:“無垃圾”。自此,全州上下全面展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把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和村規民約,多措並舉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積極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和鄉村綠化美化相結合,大力實施改廁、改廚、改院、改洗澡間等工程,著力解決農牧村柴草亂堆、糞土亂倒、垃圾亂扔、汙水亂潑、畜禽亂跑等現象。

在實踐過程中,全域旅遊無垃圾和生態保護良性互動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生態美好成為甘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

美好環境,不僅增添了甘南州農牧民脫貧的新動能,更點亮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未來。

3年來,甘南州立足生態優勢,以自然村為單元,以交通主幹道和旅遊景區為座標,使廣大農牧民乘上了旅遊產業的致富快車。

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創建的“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村”,目前全村391戶居民有65戶開起了“牧家樂”,年收入過10萬元的牧戶比比皆是。

夏河縣曲奧鄉香告村有著“甘南第一村”之稱,村黨支部近年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動員10餘名致富帶頭人創辦兩家合作社,帶動40多戶貧困群眾發展“藏家樂”,“村美民富”成為這裡真實的寫照。據村支書鬧日加估算,截至目前,全村今年旅遊收入不低於500萬元。

臨潭縣八角鎮廟花山村以政府投入引導扶持資金、公司保底運營、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房屋入股等形式,高標準完成17戶“民居改民宿”改造提升項目,推出了“花廬民宿”品牌,開展咖啡屋、青稞酒坊經營,取得了貧困群眾增收、遊客點讚的雙贏效果……

如今,行走在甘南草原,一抬頭、一駐足,眼前的景色都令人心曠神怡,4.5萬平方公里青山綠水大草原“全域無垃圾”已經初步實現,“全民發動、全員參與、全域治理、全時保潔”的工作格局已經逐漸形成,“環境革命”已經初見成效。

綠,已成為甘南州發展最生動的底色,一幅產業致富、生態文明的旖旎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