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有一种美丽叫高温下的坚守

这个夏天,莆田市高温灼城。对于大多数室内工作者而言,高温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些人,他们在高温下头顶骄阳,不畏劳苦,用汗水书写着平凡朴实的责任,今天,记者带你走近这样一群普通的劳动者,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高温下的坚守:污水管道工人烈日炎炎忙疏通

莆田:有一种美丽叫高温下的坚守

污水管道工人在高达55.4摄氏度的情况下疏通管道

污水管道工人也被称为城市的肠胃医生,经常都要进入地下的污水井治愈管道的各种不适症状,就算是现在的高温酷暑,他们也是坚守一线,与阴暗为伴,与恶臭为伍,换来城市地下的畅通和城市的洁净。 8月6日下午三点半,在莆田涵江汽车站,路面的地表温度高达55.4摄氏度,但为了下井作业安全,污水管道工人王荣锋仍全副武装:身着塑胶防护服,手戴厚手套。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正在作业的工人——王荣锋。

记者:你这衣服透风吗?

王荣锋:不透风。

记者:穿上是怎么样的感觉?

王荣锋:里面密不透风,就像烤火一样。

在王荣锋下井疏通管道过程中,他的两个同伴时刻守在井口,一边观察井内情况,一边拉紧安全绳,传递疏通工具。相比地下阴暗潮湿的工作环境,守在井口的他们头顶烈日,也一点都不轻松。

20分钟后,王荣锋完成管道疏通回到路面,防护服下的衣服早已湿透。

记者:你刚刚下去是做一些什么工作?

王荣锋:下去清淤,主要是拿着吸污车的管子在里面吸。

记者:刚才是下到了多深的地方?里面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王荣锋:八米,没风,空气也不是很通畅。天天就是这样子。衣服跟裤子全部湿透。

记者:一天要换好几身衣服吗?

王荣锋:这倒不用,主要天天下井起来,干完上面的活就干了,下去又湿了,这样衣服湿了干了,要好几次。

记者了解到,今年30岁的王荣锋来自四川,从事污水管道疏通工作已有5个年头,他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下井作业,他每天都要和同伴骆强轮流五次左右。

此外,另一名污水管道工人骆强向记者介绍说:“王荣锋疏通好了上来,我就要下去,下次就该我下去,轮流下的,有时候里面有石头比较累一点,管道里面的石头要人进去用袋子把它装下,再拉出来,有的几十米,很远,要用那个绳子把它拉出来。臭的时候也有,但我们都习惯了,感觉做这么久,都闻习惯了。”

说到脏、苦、累、臭的工作环境,管道工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对于他们而言,最怕的接触易燃易爆气体。

王荣锋说:“最怕里面有二氧化碳,跟沼气,还有硫化氢,有毒气。”

眼下虽然是高温天气,但污水管道清淤一刻都不能等,为此管道工人都是12个小时坚守,24小时待命。

闽中水处理有限公司排水管理科科长翁鸣介绍说:“我们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保证人员安全,每个班组实施工作的时间缩短,休息的间隙就变得比较多,这样他休息的次数就会比较多,我们也给我们的员工提供后勤保障,包括水,包括一些解暑的药品这些都有。”

高温下坚守:只为头顶那一抹蓝

莆田:有一种美丽叫高温下的坚守

钻机操作员在高达63.4℃高温环境下作业 

作为全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莆田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全市已投产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8万千瓦,而这些少不了基层风电工人的汗水。8月10日,记者跟随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前往中闽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现场,体验他们的日常工作。 记者当时所处的位置是距离平海渔港码头12公里以外的一个海面上,当天室外温度是36摄氏度,记者测量海上风电项目平台上温度,高达63.4℃就在这样的一个高温环境下,而且没有任何的遮挡,风电工人正在进行海上施工作业。

八月份以来,气温持续攀升,中闽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上午十点,太阳直射着海上风电施工平台,记者跟随风电工人爬上四十多米高的工作面进行作业,没过多久,记者看到,每个头戴安全帽,身着长袖长裤的的风电工人都已经满头大汗,工作服也被汗水浸透。今年23岁的王志伟是一名钻机操作员,他刚刚大学毕业,原先白皙的皮肤已经被晒得黝黑发亮,工作服也晒褪了本色。

记者:我看您的工装都湿掉了,一天要湿几次?

王志伟:一天差不多湿得四次吧,中午晾一下,休息一个小时,下午接着穿。

记者:那你在平台上已经连续工作多久?

王志伟:已经一个多星期。

暴晒、强烈紫外线,对风电工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由于工期紧张,许多风电工人半个月才上一次岸,生活工作全在平台上。项目工程师丁友文身高一米九,并不宽敞的平台让他的活动略显不便,他告诉记者,他的最高纪录是28天没有上岸。

项目工程师丁友文介绍说:“我主要在现场负责组织协调这一块,现场管理这一块,现场工作环境是海面上干活,与岸上相比的话,我们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丁友文告诉记者,海上施工与陆地截然不同,风电工人需要克服晕船、高温、交通不便以及恶劣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施工困难。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主要看现场情况,看天气情况,我们争取抓住现场好的天气情况,能干的我们就多干,24小时连续作业都是有的,都是常见的。

由于天气炎热,中午十二点,工作人员回到二层的生活区,他们有一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当记者问到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否固定时,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

头顶的烈日、呼啸的海风、摇晃的船体、狭窄的空间,这些对于记者而言只是体验,而对于风电工作者而言,却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据悉,中闽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建设人数接近600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克服高温酷暑,用坚守“保护”头顶那一片蓝天。(莆田文明网综合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