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苦幹十年只換來一紙解約,你究竟有多不值錢?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千萬不要把公司當作家,公司與你的最好關係是彼此成就。

我的一個學長在一家企業,兢兢業業做了9年,突然告知他的合同不再續簽,公司也沒有明說辭退,只是不再分配他緊急而核心的任務,他整日無所事事。年關惶恐。

公司苦幹十年只換來一紙解約,你究竟有多不值錢?

這個春節,對於35歲的他來說,山崩地裂。

在交談中,有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懊惱地說,“我早把公司當成了家!接下來,讓我該怎麼辦?”我為他這9年的一廂情願而悲哀。

但可憐人終有可恨之處。

可恨之一,作為超級元老級員工一點職業規劃理念都沒有。

可恨之二,與上級關係一定不好,之前竟未絲毫察覺。

可恨之三,還在公司繼續流浪,煎熬年關,為何不行動?

可恨之四,9年成長竟未挖掘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他悲傷的說,自己活得很失敗,很失敗。

殊不知,今天的局面,他得付90%的責任。痛恨公司嗎?懊惱老闆嗎?悔恨自己嗎?說這些,都沒用。

公司苦幹十年只換來一紙解約,你究竟有多不值錢?

你把公司當成家,公司把你當成了家人了嗎?

公司之所以沒有明說辭退,是礙於情面,但更因為9年員工,會是一大筆補償金。公司的做法,很聰明,坐等走人。所以,留好勞動仲裁證據,比如合同、工資表、考勤表工作職責及具體的工作內容等等。

更重要的一點,準備找工作吧。

春節後會面臨著新一波的面試招聘,所以梳理自己的技能、經驗、人脈、資源,春節後準備新生,才是王道。

不管你如何為公司賣命,當公司不需要你的時候,你曾經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義。

前些年,網上曾讀到過一篇《公司不是家》,是聯想員工寫得,悽婉哀怨,感傷卻無奈。裡面有這樣的句子:

公司苦幹十年只換來一紙解約,你究竟有多不值錢?

昨天晚上,研究院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有20多位“責任經理”參加,我才清楚了整個裁員過程。6日啟動計劃,7日討論名單,8日提交名單,9-10日HR審核,並辦理手續,11日面談。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今天就是面談日,在B座一層的兩個小會議室。進去的人,領導首先肯定他過去的成績,然後解釋戰略裁員的意義,然後告知支付的補償金數額,然後遞上所有已經辦好的材料,然後讓他在解除勞動關係合同上簽字。平均每個人20分鐘。被裁的員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

在面談之前,他們的一切手續公司都已經辦完,等他們被叫到會議室的同時,郵箱、人力地圖、IC卡全部被註銷,當他們知道消息以後,兩個小時之內必須離開公司。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高度保密的過程中進行。

員工和公司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千萬不要把公司當作家。

公司就是公司,公司為我做的這一切,

都是因為我能為公司做貢獻,絕對不是像爸爸媽媽的那種無私奉獻的感情。

公司苦幹十年只換來一紙解約,你究竟有多不值錢?

隨後,柳傳志給了答覆,有理有據,

他說道:

一個企業應該遵循的最根本原則就是發展,只有發展,才能做到為股東、為員工、為社會負責;而從發展的角度出發,

企業就必須上進,內部就必須引進競爭機制。

員工在聯想既要有感到溫馨的一面,更會有奮勇爭先而感到壓力的另一面,因此,不能把企業當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

是必然的。

在家裡,子女可以有各種缺點,犯各種錯誤,父母最終都是寬容的。企業則不可能是這樣的。

前者觸情,後者說理。相對而言,我更感悟後者。

類似這樣的事情,最近一段時間越來越多:

程序員跳樓、萬達電商員工被裁等等,很多時候你什麼都沒做錯,但因為公司虧損或戰略調整,突然之間你就被裁了。

不要對公司報有過於美好的幻想,你要努力做到讓自己不可或缺。

公司苦幹十年只換來一紙解約,你究竟有多不值錢?

哪怕被裁,也很容易找到工作。

而公司要往前發展,尤其在如此殘酷的市場環境和慘烈的競爭下流血在所難免,為了活下來,就不在乎斷腕;

對於個人而言,幹好自己的事,找自己的路,永遠不要依賴別人,包括公司,來設計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