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漢被退婚,蝸居深山終身不娶,一鍋土豆掛麵吃三天


那是在明朝洪武年間,一個姓王名祖彥的,因躲避戰亂帶領家人搬到了這裡,這些,村口躺著的石碑記得清楚,那個時候這裡有山有水,是避世的清淨之地。

一開始,近百年沒有個確定的村名,直到太平天國兵退到這裡的大山,在山上建起了寨子,村民們為了瞭望,在村口用石頭砌了座“二起樓”,於是,這就成了村子的名字。

來到這裡,先去看“王家大院”,已經牆倒屋塌,只剩了一個門臉,門框橫樑上依稀可見“萬壽無疆”的字樣。經過之處,少見青壯年,站在門口的大嫂說,村裡沒有幾個老人了,年輕人都搬出去了。

如今,太平盛世,誰也不用再為戰亂擔心了。然而,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卻又一次團擾著全村人:吃水難,一難就是半個世紀,直到今天。

在幾百年的變化裡,這裡早已乾涸一片,於是,找水,天上水、地下水、溝溝坎坎裡積的水,見水就往家裡運,家家挖蓄水旱井,肩挑、人抬、驢馱、車子拉,成了村民們最重要的活計。

63歲的老黃獨自生活著。30年前,家裡人給他相了一門親事,訂婚後沒多久女方便退婚了,原因是嫌他太老實了。從此之後,他便發誓不娶,一個人蝸居深山數年之久。

村民們幾乎都搬走了。父母也隨著子女搬往了他處,儘管村裡的生存條件越來越惡劣,老黃還是選擇堅守。因為那一次女方退婚他發誓終身不娶,沒兒沒女,孤零零的他看上去卻尤為滄桑。人雖然少了,也總得吃水呀,村外頭58年修的“四清池”裡還有點兒。深約七八十米,四周幹了的青苔圍著一汪墨汁顏色。

老黃吃力的拔上來一桶水,笑了,別的村還沒俺村的這條件呢。往車子上捆,一不小心弄撒了,一串心疼的惋惜。儘管生活艱苦,不過,他還是不願搬走。“去哪兒也是一個人生活,還不如留在山裡。”

由於缺水老黃一天只吃一頓飯,每次都會煮上一大鍋,裡面基本是掛麵土豆之類最簡易的食物,撒上些鹽和蔥,亂燉在一起。吃了飯,他蓋住鍋蓋封上好幾層雨布,隔日繼續食用。他一次做的飯,要吃三天。這種飲食習慣,老黃已經持續了近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