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把滴滴出行变成出租车?还是出租车变成滴滴?

虹野:滴滴打车会不会带来下一个《红旗法案》

《红旗法案》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甚清楚,那是英国在1865年以汽车会影响公共安全为由,由议会制定针对汽车的安全法规。其中第3条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遵守2个原则:其一是至少要由3个人来驾驶一辆车;其二是3个人中必须有1个人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作引导,并且要手持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在第4条中又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6.4公里/时(4英里/时),通过城镇和村庄时,则不得超过3.2公里/时(2英里/时)。”

虹野:把滴滴出行变成出租车?还是出租车变成滴滴?

现在看起来是非常荒诞的意见事情,但是当时为了维护马车夫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们出台了一部让英国错失发展机会的法规,至今都被人们当做立法的负面经典案例。

日前滴滴司机奸杀一女生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交通部首先发难,认为滴滴不能只顾赚钱不讲安全,随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群起攻之。今天又看到一位作者写信给柳青,认为滴滴的“原罪”是搅乱了整个中国的出租车市场,把政府的法规视为废纸。该作者说:“也许你们会认为,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是,当你们雇佣无证的司机在抢夺有证的出租车司机饭碗的时候,你们不是陪出租车司机流泪,而是在办公室里欢笑。”

虹野:把滴滴出行变成出租车?还是出租车变成滴滴?

在该作者以及很多人眼中,有证和无证是安全的标志。说实话,即便是公安部给该作者发了身份证,我也没有觉得他多么让人有安全感。证件真的不是安全的保障。

平心而论,出租车和滴滴打车哪个更安全,我想每个人都心中有数。七月传出的青岛出租车司机杀母女两人的惨剧至今尚未发现有哪个公司来公开道歉。出租车拒载、合乘、绕路、改表、转租、加钱、打人……恶迹斑斑,为何没有人出来道歉?至于所谓的滴滴抢了出租车的饭碗更是荒诞,只能说滴滴让出租车不能依靠垄断赚钱了而已。对于三四线的出租车市场来说,反而因为滴滴的网约车使得公众习惯了打车出行,扩大了市场,反而增加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事实上出租车市场已经证明有证的司机一样会犯罪。这里暂且不谈审批能否遏制犯罪的事情,先谈论司机犯案责任归属的问题。刑事案件大都属于偶然事件,我们没有办法判断谁将来会犯罪。哪怕我们的公安部门发了身份证,这也无法让拥有身份证的人不犯罪;即便我们有海关稽查,也无法阻挡走私;即便我们有交警,也没有办法不出车祸……我们能因为有走私行为就认为海关没有用?我们能因为出车祸就要取消交警?我们能因为出租车司机杀人就取缔出租车公司?

虹野:把滴滴出行变成出租车?还是出租车变成滴滴?

同样我们不能因为滴滴司机犯罪,就封滴滴出行!没有哪个罪犯能够经过审批之后就可以不犯罪的。尽管滴滴出行已经比出租车安全很多了,通过技术仍然还有进步的空间,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有人想通过类似于《红旗法案》的手段限制滴滴出行的发展来保存出租车的利益,则可能会错失互联网发展良机。

滴滴出行的特征就是司机自由进出,网约车的核心就是全民参与,而出租车的模式则管制。全民参与和管制,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如果用管理出租车的方式管理滴滴司机,那意味着阻止了全民参与的优势,阻止了网约车内部的自由竞争,这等于无视互联网技术所提高的资源配置的效率。

现在真正要改变的是出租车的管理模式,不能让出租车司机在互联网时代因为管理模式而丢掉饭碗,更不能让马车替代汽车的《红旗法案》历史笑话重演。但是对于习惯了通过垄断获利的出租车利益集团来说,《红旗法案》或许是他们最大的收益。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