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朋友,你正在一步步斷送你一年的養殖成果,你知道嗎?

漁人朋友,你正在一步步斷送你一年的養殖成果,你知道嗎?

赤潮

世界海洋的一大災害,不僅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影響濱海旅遊業發展,還直接危害漁業生產。連日來,福建發生赤潮。各級相關部門密切監視監測相關海域變化,對受赤潮影響海域加強監控、巡查,禁止採捕受影響的海產品。據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赤潮已有消退的跡象。

此次影響福建的赤潮,出現海域及面積在不斷變化,從最初影響海域在東埔漁港,後轉移至祥芝漁港附近,再到古浮附近海域。截至6月12日,赤潮警情仍未接觸,泉州保持三級應急工作程序,石獅也保持二級應急工作程序,相關專家及工作人員正密切關注赤潮發展情況。

漁人朋友,你正在一步步斷送你一年的養殖成果,你知道嗎?

為何政府部門如此重視赤潮發生情況呢?

多年發生 影響漁業據瞭解,赤潮是一種海洋災害,通常是指海洋微藻、細菌和原生動物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致使一定範圍內海水在一段時間中變色的現象。嚴重的赤潮會導致海水缺氧,生物窒息死亡,對漁業生產有影響。特別是當有毒赤潮發生時,赤潮發生區的水產品是禁止上市的,因為赤潮所含的有毒菌類會殘留在水產品當中,人們誤食後易中毒,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貝類螺類也需要全部進行無公害處理,許多養殖戶辛苦幹了1年,到頭來血本無歸。”專家表示,好在發生在泉州市的赤潮,多數未對漁業養殖造成重大影響,截至6月11日,市海洋與漁業部門也沒有接到今年赤潮災害損失的報告。科學養殖 減少汙染

漁人朋友,你正在一步步斷送你一年的養殖成果,你知道嗎?

赤潮緣何頻頻發生?

專家表示,赤潮是一種複雜的生態異常現象,發生的成因也比較複雜,每年的5~10月是赤潮的高發期,它的發生與潮汐、水文、氣溫等海洋環境多因素有關,同時也與漁業養殖造成海洋環境惡化有關。目前不少地區大力發展網箱養殖,這對於促進漁業發展和漁農的增收意義重大,但過高的網箱養殖密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海域內的水質。

據瞭解,有學者研究發現,網箱養魚每生產1噸魚,就有800~900千克的碳進入水生環境。這些營養元素的增加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而網箱養殖區一般都是封閉式或者半封閉的海灣,水流交換慢,富營養化的隱患較大。不少學者指出,正是網箱養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為赤潮發生提供了物質基礎,成為沿海赤潮發生的主要誘因。

專家認為,對於赤潮,防範要大於防治,特別是漁業養殖技術亟需改進。一是減少網箱養殖的密度,提倡深水網箱;二是改變投料的品種,將以往採用小魚小蝦進行投料轉向採用人工配料,逐漸減少因為漁業養殖造成的海洋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