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修煉與生命養生大智慧

價值觀修煉與生命養生大智慧

我們在世間,不論悟到多少道理,不論是階段性的還是永恆的真實,不論是內觀還是內明,最後如不能與我們這個肉身相互印證,所謂身心相應,必然會落於外在事相,終究難以踏實,是不可能真正成就的。

【研究型學者的障境】

自古走研究路子的學院派學者唯獨在此止步,所謂的引經據典做學問多是承續前人、聖賢怎麼說,有什麼思想、觀點等等,多拾人牙慧,多落於對學問傳承在時間維度上的梳理,總體是以考據以史治學路子。總之,大都是別人的,唯獨較缺少自己對生命對宇宙真實直接的探究思考和見地,所以,永遠難以洞見生命的真相、宇宙的真理。所做學問終究不可能是什麼大學問,即便註釋經典也不過一家自我之言,難以洞見真正的“大學之道”,枉誤人慧命。

【成就真實學問的聖賢大德】

但凡有學者能直接向真實真相處探究,無不得大成就。

如被尊為道家鼻祖的老子,僅僅一部前無古人的《道德經》傳世,並未用很多文字,卻直透宇宙生命的真實,直接體露修證的境界,直接演繹世道的智慧機用。其中引了什麼經據了什麼典呢,所敘所用不過日常最為簡單的事物,亦謂大道至簡。其實,宇宙萬象本身就是一套符號體系,就是一部大易、一部大經、一部大典,古聖先賢大成就者均是直接參悟,正如易經所說:“仰觀象於天,俯察理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再如禪宗六祖慧能祖師,沒讀過書不識一字,沒有接續世道文脈,卻能直接參天悟地、超邁古今,不在如來行處行,後人幾乎無人能望其項背。還有後儒集大成者王陽明,身體力行地直接體驗道家、佛家、禪宗等的修為印證,龍場悟道,頓超先儒,才有被後世儒家景仰的陽明心學。

再有當代接續國學慧脈的南懷瑾先生,曾入川師從禪宗大德袁煥仙,後峨眉頂閉關三年,遠走康臧以求印證,無不親身歷練,終貫通儒釋道及諸子百家,以慧命為歸,傳佛慧脈。學院派學者之流往往從史學從考據從咬文嚼字上對其文其書多有非議,卻不識得:大學問終須以生命智慧為核心,續後世慧命乃生命最大功德所在。

【人類最大的學問】

人類最大的學問莫過於生命人性之學。人性的源頭、生命的真實、生死的真相、宇宙的真理與我們的身、心密切相關。我們世道之人身對應的即是命體,心對應的即是其所生之性,所以,古人謂之性、命雙修。並強調說: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

真通道者,必通生命原理、人性原理,必然性命雙修,身心兼具,心意識之見地學問與肉身在相互印證中轉化。從心意識變化上說謂之轉阿賴耶識為智慧種子,即轉識成智、分別智;從肉身命體變化上說可謂養生、超生越死,高境界亦可“意生身”(佛學概念,可以意念直接化生無量肉身)。

——選自劉碩斌老師著作《頓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