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览胜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景)

【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诗词览胜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景)​“常记”表示追述,起笔平淡,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到了创造的词境。

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饮宴后却已辨识不出返归的路径。

“ 沉醉”“不知归路”透露了心底的欢愉,及流连忘返的情致。某次愉快的游赏,让早年的才女感知了颇富情趣的、怡然的人生,从而反衬出人到“日暮”之际的无趣无聊。

【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诗词览胜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景)​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之感,将其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添朦胧迷离。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衬,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虽素朴而悠远。“四百八十寺”点出建筑宏丽的佛寺遍地皆是,运笔之宏阔、流畅,令人称道。

【楼】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诗词览胜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景)​囚居的小楼,昨夜东风吹临,岁月堪堪又是一载,痛苦万端介由“又”字透出无奈、延捱之感。

国土沦丧的负疚感和对昔日生活的重重思忆,叠加到一起,在圆月明晃晃的照耀下,特别刺眼惊心。

肩负江山社稷重任,偏偏文弱无力撑起,家仇国恨凝结而挥之不去,只能藉由敏感笔触予以抒写。

这次第,除了造就一个千古词帝,余者只能付诸沉沉东风,化为一江春愁。

【阁】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
「诗词览胜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景)​诗人坐落的位置,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在这样一个夹角之下,晚眺远景,只见云罩溪流,一轮夕阳渐薄远山,与阁姿影相叠,仿佛靠寺而落。

蓦然间凉风突起刮满楼,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重大事件前危机四伏局势的形象化预言。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由此成为千古传咏的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