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览胜2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亭】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诗词览胜2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暮春时节,人来人往,亭畔停驻,落花缀脚。

只知道争睹其景,是世人的浅薄和势利,也映衬出很少有人能如作者般深思一层,虑及生命无常、转瞬即逝的宇宙铁律。

英国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恰好是一个妥帖的注脚。

亭,本系供游人歇脚之地;有所驻足和思悟,方不辜负亭之“美意”。

【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诗词览胜2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悲秋是文人素怀之绪,加进“常做客”,尤显羁旅之愁;多病是衰老者难逃的宿命,因“独登台”,益增羸弱之感。

身心俱疲,病愁交加,置放于“万里”“百年”的宏阔背景下,沉郁而顿挫,让人陡然生出一声浩叹,特别提升意境。

藉此观照出羸弱个体的渺小无助,也就具有了普泛性的意义,不止属于作者,更与家国和时空相联结。

【楼】“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诗词览胜2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歌楼”、“红烛”、“罗帐”……意象绮艳,其交织出现,壮绘出年少时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景。

开篇渲染“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目的是反衬壮年后处境的凄清,传达作者深长的人生感喟。

“昏”字,是核心字眼、点睛之笔;由“听雨”二字,可知奢华倜傥之余,尚懂得体悟和思考,犹如细密、清凉的雨丝催人省思,恰构成本作不同寻常之处。

【阁】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诗词览胜25」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阁是旧时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凭高远望。

给出的“镜头”,却是通过阁—户—人的次序,一步步聚焦到辗转无眠的自己。

这是月光照射的路径,也是思绪回收的必然。

纵是楼阁朱红,窗户华贵,罩天罩地的月亮高悬,终归还是人获得的启悟和喟叹,才具意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