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

为什么那些在出生之时差异不大的人,多年之后的人生却大相径庭,甚至有着天壤之别,

症结就在于,是否能及早知道明白一些道理。

有些事,年轻时不懂,等明白的时候,早已没了机会。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一、起点不等于终点

曾经《寒门再难出贵子》、《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些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普通人眼中的成功,有人一出生就拥有;

普通人奋斗的目标,有人唾手可得。

不可否认,家庭出身会对个人成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没有逆袭的机会。

何江,寒门出贵子的热门代表,第一位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的中国大陆学生。

他来自一个很落后的农村,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进了哈佛。

他凭什么?

第一,他主动。

他的英语是他争取当本科生辅导员期间,锻炼出来的。

第二,他勇敢

他有勇气去面对哈佛的层层选拨,最终成功站在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台。

第三,他努力。

他在家人、老师,朋友的鼓励下,通过努力读书,一路奋斗到哈佛,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洛克菲勒说:

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起点低的人,不能过上好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世袭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

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所以寒门难出贵子的真正真相是:很多人只是在假装努力,事实上,还不够努力、不够勇敢,不够主动。

我们的付出远远够不着成功。

正如洛克菲勒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此不迷茫

之前读到过这么一句话:踏实做事的人,从来不说迷茫二字。

想来觉得很有道理,迷茫、焦虑大多时候都源自我们的空想,而治愈空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去干。

我们害怕改变,因为改变代表的是未知,而未知永远是人恐惧的源头。

《淮南子·说林训》有言:“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意思是说,与其站在一旁空想、羡慕,等着鱼儿自己跳上来,不如着手去织网捕鱼。

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有想法、有理想是好事,但如果只是挂在嘴边,不去付诸实践,那一纸理想又有何用。

而且只有去做了,才能知道想法是否能行通,理想是否能实现,不然就像赵括纸上谈兵一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去南海朝圣。

富和尚很早就开始存钱,穷和尚却仅带着一个钵盂就上路了。

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

富和尚问:“尔困,何以往南海?”穷和尚答:吾不往,则终日癫狂,行一步,则安一分。尔稳重,故尔在!”

翻译过来就是,富和尚问:“你那么穷,凭什么去的南海?”

穷和尚说:“我不去南海,心里就难受。我每走一步,觉得距离南海就近一分,心里就安宁一点。你这个人个性稳重,不做没把握的事情,所以我回来了,你却还没有出发。”

人活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固然很好,但最重要的是懂得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所以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失败了也不要紧,大不了重新来过。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三、心态决定人生

你是否时常觉得,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不开心?

你是否时常觉得,日复一日的工作枯燥无趣?

你是否为了一份薪水,忍下所有不满?

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你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无法从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三个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

第一个人说:“我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

他视工作为惩罚,表达的是累。

第二个人说:“我在做雕像,虽累但酬劳高。毕竟我需要养活家人。”

他视工作为负担,表达的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说:“我在做一件艺术品。”

他视工作为荣,工作为乐,表达的是工作很有意义。

洛克菲勒说:

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那些头脑活跃的人拼命劳作决不是只为了赚钱,使他们工作热情得以持续下去的东西,要比只知敛财的欲望更为高尚——他们是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所以,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

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四、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此不愚钝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有名臣魏征。

魏征这个人性格刚直,但才识超卓,而且敢于犯言直谏,他经常劝诫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

正是有魏征的直抒己见,有太宗的虚心纳谏,才有“贞观之治”,有了后世的“开元盛世”。

后来魏征去世,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太宗所说的,无论是以铜为鉴、以人为鉴,还是以史为鉴,概其意思说的都是要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孔圣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孔子小有名气的时候,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

他一进太庙,就向旁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

当时就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听到议论后,答道:“对于不明白的事,我当然是要问的,而且这恰恰就是我知礼的表现。”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无论什么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识和见识的。

懂得向他人学习,可取长补短,增长智慧,从而不愚钝,可知世界之大,时间之浩瀚,从而避免自以为是。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五、了解祸祸福相依,如此不悲观

《老子》第五十八章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说,没有绝对的坏事,也没有绝对的好事,好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变成坏事,而坏事发展到一定时期也有可能会变成好事。

就像《淮南子·人间训》中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

在靠近边塞的地方,有位精通术数的人,有天他家的马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

他却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跑来祝贺他。

他又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

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又来慰问他。

这次,他说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健壮的男子都拿起弓箭去参战,战事惨烈,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得以保全性命。

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也告诫我们:世事无常,遇事不要太偏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

苏轼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悲欢离合。人这一辈子,有行至低谷的时候,也有荣登巅峰的时候,不会一切顺心,也不会一路霉运。

如果能了解这些,为人处世定会洒脱很多。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六、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此不粗俗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以我们一般人而言,修身养性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书。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来自湖南农村的雷海为击败北大才子彭敏夺得总决赛冠军,一时成为热议。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80后,从小受父亲影响,特别喜欢古诗词。

为了谋生,他干过挖电缆沟的小工、洗车工、餐厅服务员、推销员......无论人生的轨迹走向何方,雷海为始终没有放弃读诗。

后来送外卖,尽管每天奔波忙碌,他还是会挤出时间来读诗。等外卖的那些零碎时间,都被他用来读书、背诗。

主持人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

为什么离梦想越来越远?趁着还年轻,这六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面对漫长的人生,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