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为何女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普遍好于男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语,叫做“男孩危机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对于“男孩危机”的论点为:

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

在许多人认为“男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后劲大”的高中阶段,近些年也恰恰呈相反状态。

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注意到了,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女孩都更具有优势。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

  • 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 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显示:前一年男女生比例为1:1.86,后一年为1:1.88。
  • 2007-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男女比例是 46.59%—53.42%。
同样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为何女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普遍好于男生?

而《郝芬顿邮报》报道,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一项涵盖74个国家的联合调查发现,过去十年,全世界女性冲破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性别歧视和束缚,在学业上甩掉男性几条街,人类俨然来到了“女学霸时代”。(环球网)。

那么,同样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为何女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普遍好于男生呢?

1.生理、心理差异

生理方面

有研究发现,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也就是说女生心理上普遍会比男生心理成熟1.5岁。

英国学者杰夫·哈曼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

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

所以,从开始接受教育之初,与同龄女孩相比,男孩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另外,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养育男孩》一书中指出,男孩女孩是有性别差异的。

在力量方面,男孩的肌肉量比女孩多30%;

而在大脑负责语言结构区,女孩比男孩面积大了20%~30%。

女孩的大脑额叶通常较男孩的活跃,而且发育得更早,因而女孩较有自制力,上课时可以按老师的要求端坐着。

而男生因为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额叶发育得更缓慢,因此自制力差,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长时间坐着听老师讲“枯燥”的内容。

心理方面

进入青春期,男孩往往更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吧,如果不加以管制则会身陷心理危机,所以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8年发布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

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另一方面则是青春期受异性影响上,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冲动,更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荷兰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科学家选取50名男大学生和60名女大学生,让他们先互相交谈,再参加考试。

结果显示,男性与异性交谈时,理性思考能力变差,会面结束后参加考试,成绩也比平时更差了,说明近距离接触异性,让他们的头脑更混乱了。

2.家庭、学校、社会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女孩。

现在的男孩子身上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更多的阴柔化模糊了奋斗拼搏的勇气,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然吃不了学习的苦那就注定不会得到满意的成绩。

而现在的男生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娘”,越来越不愿意吃苦奋斗,家庭、学校和社会也有一定影响。

同样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为何女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普遍好于男生?

家庭:父位缺席

一个家庭里,母亲给孩子的是温暖和呵护,而父亲给孩子的则是力量和指引。

美国专门研究家庭关系的Ronald Rohner等人曾经做过一项世界范围、涉及18个国家的36项研究。

结果发现,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充分成长,不仅需要妈妈,更需要爸爸参与。

因为相比起妈妈,爸爸对孩子在性格、情绪稳定、独立性、世界观等方面会有更大的影响。

但是在中国的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爸爸都是忙于工作应酬,或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做起了“甩手掌柜”,孩子成长关键期全是妈妈在陪伴。

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利,尤其是男孩子,如果儿子太黏妈妈,就会成为“妈宝”,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懦弱,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学校:师资结构

2014年6月进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27所师范院校中,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

师范大学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教师的比例,这就意味着,由来已久的男教师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除了父母,老师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最久,甚至要多于父母。

而一些小学的男教师偏少,整个校园没有阳刚之气,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吃苦、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到了长大之后更没有拼劲和冒险精神。

社会:选秀和网红

近几年“韩流”大规模的来袭,而国内各种打着专业素质比赛其实靠脸拉选票的选秀节目,以及“抖音”等小视频的走红,严重影响心智并未完全发育的孩子,“男性阴柔美”挑战着我们的审美底线。

选秀节目里越是会化妆会撒娇的男孩,越是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投票。

同样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为何女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普遍好于男生?

满屏都是剥了壳一样嫩白无暇的小鲜肉,现实中的男人面对危急却在不断退却和躲避,人们都在不断地追问:中国新一代的男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有研究发现,在国际夏令营里,不论是和美国欧洲的男孩,还是和日本韩国的男孩相比,中国男孩永远都是最弱的那一批。

当美国男孩儿在车库里修车,在野外生火搭帐篷的时候,中国男孩儿受流行“美”的影响,甘愿变得瘦弱娇嫩,认为心理生理都很脆弱是一种“可爱”的表现。

我们可以理解生理上瘦弱的男孩子,但是心理上不堪一击的男孩子,除了学习不行不说,其他的他又能够做成什么事呢?

3.女性意识崛起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子女数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进大学。

作为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生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对女孩也会创造条件让她读大学。

所以女孩子们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懂得珍惜和利用教育的资源。

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性社会,女性只有一条路,就是成为男性的附庸品,她们自己习惯于依靠男性的赠与和赏识才能展现自我价值。

但是,社会文明的进程也让更多的人们开始学会尊重女性,女性自己也更热衷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不怕面对挑战,更多年轻的女性表现得更突出。

这种情况在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也能体现出来,20多年流行的琼瑶式悲苦女主戏已经不再流行,因为在今天这种价值观里,完全依附男人没有自我的女主人设并不讨喜。

反而是《步步惊心》、《甄嬛传》等里面的大女主大受追捧,她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依靠自我实现价值。

整个社会对女生来说,是一种激励的认可的势头,所以女生们也会抓住机会来通过努力展现自我。

整体来说,女生变得越来越优秀,无论对她们个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进步的表现,对于她们的努力我们也持赞赏尊重的态度。

而与之相对的“男孩危机”亦不可忽略,无论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是责任担当,都需要我们重视起来,主动去结合男孩的成长发展规律来教育。

给男孩父母的十六条建议:

1、男孩比女孩发育晚,但男孩并不比女孩差,父母要发现男孩的优势。

2、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发育比女孩晚,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

3、教育男孩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好父母比老师更重要。

4、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请多花时间跟儿子在一起,但是请注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5、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倾听,少训斥。

6、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钓鱼等都是男孩喜欢的好项目。

7、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请帮助男孩养成至少一个运动习惯。

8、母爱是男孩的“安全基地”,但要记得适时“放飞”,男孩需要“放养”。

9、再好的母亲也不能代替父亲的作用。

10、了解并尊重男孩的学习方式,多给男孩创造动手的机会,男孩更喜欢用动作来学习。

11、给男孩选择课外书的自由,让他先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12、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男孩身边不能都是女性,男孩需要有足够多的成年男性作为榜样。

13、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孩承担责任的机会。可以从自我管理做起,逐渐让他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14、男孩更需要学习如何表达情绪,当男孩恐惧或愤怒时,不要教训他,要鼓励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

15、要告诉男孩,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除了动手打架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手段。

16、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别剥夺孩子品尝苦和辣的机会,男孩需要磨练。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培养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您的家里恰好有男孩,而您也正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烦恼,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的理解孩子,毕竟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赐的礼物,家长们也不要心急,要多给孩子时间成长,多给孩子指引方向,他们终会发光发热,变得坚强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