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麼大的國家爲什麼打不過發展程度相似的巴基斯坦?

yichuanzimu


印媒總喜歡吹噓自己國家軍事實力與日俱增,馬上和中國並駕齊驅了,從自主研發航母,到國產的光輝戰機,海陸空三棲都已經進入了趕中超美的程度,但有一個很諷刺的事實擺在面前,為什麼經濟發展好、國力強大的印度歷史上卻打不過遠不如自己的巴基斯坦呢?

其實,戰爭並不是只比紙面上的兵力強弱,主要是看當時的局勢以及背後大國的勢力,在印巴三次衝突中,雙方其實更有輸贏,誰都拿不下對方。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1949年),地點在克什米爾,正面戰場巴基斯坦因為軍紀敗壞沒有過大前期優勢,印度受限於克什米爾北部山區地形,補給困難,也不能拿下對方,再加上中美蘇當時都沒有介入,結果就是印巴兩國沿斯利那加停火線瓜分克什米爾;分別瓜分得3/5及2/5的領土,這個停戰協議也直接導致克什米爾衝突一直延續到今天。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9月),地點在西巴基斯坦與印度接壤邊境邊境全線,巴基斯坦擁有當時先進戰機F-86、F-104,F-86戰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而印空軍沒有裝備空空導彈,巴方以此取得了空軍制空權。而印度靠前期優勢,在陸軍方面完勝巴基斯坦。

當時美國和英國態度一致,提供給了巴基斯坦大量軍援,包括F-86、F-104等,為其取得了制空權,中國也對其進行了物質支持,最後在蘇聯的斡旋下達成了停火協議,雙方各退一步。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2月3日~16日),印度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地點、以最合適的方式、最小的代價戰勝了巴基斯坦,陸軍東巴平原地帶推進迅速,未遭遇有效抵抗,空軍獲得蘇聯援助的先進戰機,巴國優勢不在,美國第三艦隊駛入孟加拉灣,封鎖巴基斯坦海岸線。

當時蘇聯在北方陳兵百萬,加之當時喜馬拉雅大雪封山,後勤補給困難,已無力出兵,中國只能對巴鐵進行有限支援。最後的結果是印度完勝,成功分裂了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最後達成停火協議。

綜上,印度想徹底吃掉巴基斯坦是不可能的,印度十幾億人口,巴鐵也有2億多人口,兩國背後大國勢力才是勝負手,印度想徹底統一南亞次大陸,但這隻能想想作罷,畢竟中國不會同意,巴基斯坦如今也不敢隨便惹事,畢竟印度的海軍顯然取得壓倒性勝利,印度是唯一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亞洲國家。


武器跟蹤狂人


印度不是打不過巴基斯坦,事實上從印巴分治後的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戰爭是互有勝負的。

準確的說: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1949年)打個平手,在聯合國斡旋下達成停戰協議。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1966年),巴基斯坦獲得了實質上的勝利,但也幾度戰況十分兇險,最後再蘇聯的斡旋下達成了停火協議。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12月),印度獲得很大的勝利,成功分裂了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同樣是在聯合國的干預之下,印巴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圍繞著核心問題——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爆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只是沒有之前三次那麼大,但矛盾利益點都是一樣的。

問題可能在說“印度不是南亞最大也是最有實力的國家,為什麼沒有足夠力量碾壓巴基斯坦?”

實際上,按照實力來說,印度無論各方面實力都是比巴基斯坦強,但卻不是絕對碾壓優勢實力,印度雖然是一個十幾億人口大國,而巴基斯坦同樣也是一個近2億人口的大國,雖然國土面積對比著印度小了點,但發展水平兩國差不多,印度想要徹底壓服巴基斯坦是不可能的。只能和常態時局一樣,今天起個衝突,明天打個小仗,畢竟滅國戰爭可是不死不休,印度還打不起這樣的戰爭,更主要的是,印度也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家,但可能是最慘的國家。

印度肯定很想徹底佔領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統一南亞次大陸,恢復到英屬印度殖民地的狀態,但現在也只能YY一下,從印巴分治那一刻,就再也不可能了,民族覺醒和宗教不相同,註定了印巴分治的事實。另外印度內部也有很多問題,分離勢力,國家貧困問題,加上還要支撐自己稱霸南亞和印度洋的野心,印度可是個大忙人,也註定印度多頭髮展會分去很大精力,印度現在最想做到的可能不是再要統一南亞,而是壓服巴基斯坦,奪回克什米爾地區,安穩一點坐上南亞霸主的位置,但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大正看世界


印度如果從實力上看的話,其紙面實力是遠勝於巴基斯坦的。

從國力角度上講,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更是隻有印度的十分之一!巴基斯坦的GDP只有上海的一半多而已,如果單純比較兩國國力的話,巴基斯坦是無論如何打不過印度的。

如果從軍隊的實力上講,現在的印度,海軍實力(尤其水面艦艇)遠勝於巴基斯坦,空軍的裝備勝於巴基斯坦(之所以說是裝備,原因後面講),陸軍雖然數量佔優,但裝備上巴基斯坦佔優。


但關鍵之處在於,巴基斯坦的軍隊訓練程度和士兵戰鬥力要遠強於印度!巴基斯坦是個很特別的國家,其國內政治的特別之處就是巴國長期處於軍政府的統治之下。軍隊在巴國的政治社會生活中佔絕對主導,所以巴基斯坦的軍隊能夠得到充足的重視和良好的訓練。

多年以來,巴基斯坦一直是作為穆斯林國家的僱傭兵大本營存在的,向各國輸出了大量士兵,尤其巴基斯坦的飛行員更是在伊斯蘭教國家裡有口皆碑,沙特打擊胡塞武裝的空襲行動就是花大價錢請的巴基斯坦飛行員。

而相比之下,印度軍隊就顯的不那麼靠譜了。 印度空軍的飛機墜毀率天下第一,經常是買了一批飛機沒過多少年就摔了一半,其他的諸如潛艇自爆,航母失火這種奇葩事也屢見不鮮。

相比於在中東各地鍛鍊過的巴基斯坦士兵,印度軍隊顯得經驗缺乏。 在裝備自產上,巴基斯坦與中國合作,很多裝備能夠自給自足。而印度的指導原則就一個字——買!買遍世界的印度終於把自己的軍隊變成了萬國牌。至於自己國產的“阿瓊”坦克和“光輝”戰鬥力,則淪為世界各國的笑柄。


更重要的一點是,巴基斯坦有中國這個堅強的盟友,1965年,正當巴基斯坦被美國拋棄,在印度的攻勢之下四面楚歌的時候,是中國在最危難的時刻給予了巴基斯坦以堅定的支持,從軍火到參謀,後來中國外交部直接給印度下了最後通牒,稱要印度在錫金方向拆除自己的邊檢站,嚇得印度當即拆除了哨所,為了避免和中巴兩面作戰,印度撤除了攻勢。有了中國的堅定支持,印度想要吞併巴基斯坦自然是痴人說夢啦~


小約翰


理論上看,僅僅對比軍事實力,印度打贏巴基斯坦的幾率更大,但是摻和了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及地區利益,受限的印度未必打得過巴基斯坦。畢竟曾經發生的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能取得兩勝的結果並不都依賴軍事實力。再者,目前雙方都擁有核武器,如果真正爆發全面戰爭,勝負更難料定。

1、印度海軍遠強於巴基斯坦海軍

首先,從海陸空三軍的實力分別進行對比分析。在軍事裝備上,印度的海軍顯然取得壓倒性勝利,印度是唯一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亞洲國家,其航母的現狀令人堪憂,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付巴基斯坦的海軍綽綽有餘。

除了航母外,印度還擁有5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及19艘潛艇,其它各類艦艇一百多艘。

儘管巴基斯坦加大了海軍投入,但海軍實力仍然略顯寒磣。

2、巴基斯坦空軍實力提升,可與印度一拼

論說空軍的話,巴基斯坦在武器裝備上也沒有優勢,不過由於自主研製了“梟龍”戰機、並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加之引進中國的空軍裝備,如直-9直升機,倒是可以與印度一拼。

3、印度陸軍數量佔優勢,實際作戰不如巴基斯坦

在最為核心的陸軍對比上,印度陸軍擁有武裝部隊117.5萬人,多於巴基斯坦近一倍的兵力,但是巴軍非常注重軍事訓練,過去軍人專政的歷史更是強化了軍隊的作戰能力;

由於經常參與維護國內安全,巴軍的實戰經驗也是相當豐富,因此在實際作戰上印度並不佔多大優勢。

從歷次印巴戰爭來看,印度勝利的功勞往往屬於海軍和空軍,陸軍並沒有太大建樹。印度的陸軍基本上只能和巴基斯坦軍隊進行拉鋸戰,甚至在1999年的衝突中,還要向空軍求救,才最終扳回了局面。

4、兩國陸軍裝備半斤八兩

在軍備上,雙方不相上下,甚至都有尷尬的境地。由於經費問題,巴基斯坦通過大量採購廉價武器來維持陸軍的長期戰備,造成武器較為落後;而印度的武器裝備長期受到質量等問題的困擾,處於多而不強狀態。

5、巴基斯坦陸軍擁有核武器使用權,威懾力十足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陸軍擁有全部核武器的使用權,可謂震懾力十足,如擁有射程超過1300KM的“哈特夫-5”導彈,能夠攜帶1000千克左右的核彈頭,此外,這些核導彈也可以攜帶常規彈藥。

6、巴基斯坦有美國做“後臺”

除了在軍事上達不到絕對優勢外,印度還無法忽略巴基斯坦的盟國美國。巴基斯坦是美國在阿富汗地區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力量,為此每年美國都提供大量的軍備和經費援助。此外,中國也絕不會坐視印度攻打巴基斯坦從而威脅國家安全。

最重要的還有,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不敢輕易做出過分“越軌”的事情,這或許也是印度為什麼屢屢違反停戰協定、挑釁巴方而不敢貿然發起戰爭的重要原因。終上所述,印度並不是打不過巴基斯坦,而是承擔不起最後可能帶來的戰爭惡果。


金十數據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小鬼打架,神仙操心。

先別說這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其他方面兩個國家的人口都是過億級別的,雖然印度有十億,巴基斯坦只有兩億。但人口只要過億,就意味著戰爭真的打起來,誰都不可以速勝,只要防禦的一方堅持抵抗,戰爭就可以持久,對於攻勢的一方來說就很不利。

倘若在持久中陷入不斷廝殺的汪洋大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巴基斯坦也有這方面的條件,軍人控制國家資源,也就意味著一旦戰爭爆發,巴基斯坦的國家動員力要強於印度。

而且,巴基斯坦的軍隊近年來在於恐怖分子的作戰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一點是印度士兵所不具備的。在與美軍的聯合反恐中,巴基斯坦軍隊的現代化戰爭的聯合作戰能力也迅速提高。這一過程中,巴基斯坦又是美軍的盟國,大量美軍的一線的先進作戰裝備。同時,梟龍戰機生產線的無償轉讓,在空軍方面,起碼差距不會和印度那麼大。

況且,印度雖然看似先進,但損壞率非常高,彈藥在戰爭爆發時還得向西方購買,中國北洋艦隊就吃過這個虧,所以,綜上,印度打巴基斯坦真的準備好了嗎?

特約作者.一碗涼粉。


歷史傳訊社


如果只是兩國之間平常的小衝突,印度還真佔不了什麼便宜,即使是局部戰爭,以巴基斯坦軍隊的素養和實力,還是可以和印軍比劃比劃的,在1999年卡吉爾衝突中,印軍傷亡慘重,並沒佔到什麼便宜。

由於巴基斯坦常年軍人干政甚至專政,雖然國家也不富,但是軍隊獲得的資源投入論人均肯定不比印度差,軍隊的日常建設也抓的比較緊,在我國的援助下,巴軍的空軍實力堪稱優秀,沙特這幾年組織一群小弟圍毆也門胡塞武裝,很多指揮官是巴基斯坦人,連空軍大多都請的巴軍人員。

兩國如果比軍隊的質量實力,在空軍方面,巴軍要完善印度,畢竟印度摔飛機是全世界知名的,如果是陸海軍,其實綜合發展水平都差不多,只是水面艦艇印軍強,水下巴軍厲害的多,印軍是極為忌憚的。

如果兩國間發生全面戰爭,比如第一到第三次印巴戰爭,兩國畢竟在國土縱深、人口規模、經濟總量上有數倍到十倍的差距,印度的人口差不多是巴基斯坦的十倍,如果兩國拼死互毆,巴基斯坦還真贏不了。巴基斯坦的首都距離印控區只有上百公里,如果印度被打急了,傾全國之力狂轟,那巴鐵真要完。

但是戰爭的走向有很多變量,自身實力不夠那就上外援,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被印度揍的快絕望了,是中國及時出手,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直接把自己裝備的坦克飛機等裝備大批大批地提供給巴基斯坦,甚至一部分中國將領直接指揮了部分戰鬥行動。至於錢,打完仗再說,巴基斯坦這才把印軍給幹趴下,並還打進了印度國土。中巴友誼是一起戰鬥一起鑄造起來的。

還有一個就是核力量,印巴雙方的核武器實力差不多,雖然印度國土比巴基斯坦大好幾倍,但是國土縱深在核武器面前沒什麼意義。所以這也註定了,雙方的戰爭只能侷限在局部戰爭水平,不然大家一起完!


雲中史記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蒙巴頓方案說起,1947年6月3日,英帝國的最後一任印度總督公佈了一個消息,″1947年8月15 日,印度將正式獲得獨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蒙巴頓方案。

而英帝國撤離印度時,卻留下了無窮的後患。這個政權移交方案,帶給印巴不是自由與榮耀,而是連綿不斷的戰亂。在此後的半個多世裡,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以其血淚為代價清償了這個禍根。

這其中爆發衝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核心是按宗教劃分自治區域,從而留下了語言,文化,和民族混亂的劃分問題。

當時的尼赫魯同意此方案時,以和平出名的甘地因此變得情緒激憤,他說,“實行分治,這是一種砍掉腦袋,擺脫了疼痛的做法。

在1947年3月24日,蒙巴頓上任印度總督後,發現印度管理起來十分棘手,開始醞釀將印度劃分為自治區。在徵取英國政府同後,′蒙巴頓方案正式公佈。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巴基斯坦在8月14日宣佈獨立,8月15日,印度自治領成立。在印巴分治的過程中,英國政府蓄意別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在分治方案中把佔克什米爾77%穆斯林人口劃歸為信奉印度教的查謨土邦王公名下。

這場蓄意製造的禍端很快發生了反應。1947年8月,克什米爾境內的穆斯林土邦蓬齊發生起義,他們不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爾政府",還加入了巴基斯坦。這直接引發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第一次戰爭。

這時聯合國加以干預,在美國的操縱下,1949年1月1日,雙方簽訂了第一次停戰協定,印度佔領克什米爾的三分之二,巴基斯坦佔領三分之一,從此克什米爾一分為二。

停戰協議並沒有消除克什米爾危機,雙方都懷有深深的敵意,並都企圖佔有整個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更是單心有朝一日印度實現南亞次大陸的統一後,從而摧毀巴基斯坦來之不易的獨立。後來尼赫魯沒有履行讓克什米爾進行全民投票來決定克什米爾命運的承諾,這就削弱了印度在克什米爾的地位,使印巴衝突和克什米爾問題長期不能解決,從而成為冷戰時期美蘇爭奪的焦點之一。

1965年8月,印控克什米爾的穆斯林又再起事端,成立了革命委員會,號召克什米爾人民"擺脫印度軍隊的枷鎖",印,巴衝突又起。此番戰火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被平息。

1971年11月21日,印巴之間爆發了一場全面的戰爭。戰火漫延到西巴基斯坦。印度在戰爭中步步取得勝利,於12月16日攻戰了達卡,第二天,巴基斯坦守軍全線崩退。歷時27天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印度的勝利結束告終。在這場戰爭中,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東孟加拉脫離了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從此之後,印度在一方獨大,南亞次大陸的最大爭端不復存在。

我們由此看出,由於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原因,和冷戰結以後的地緣因素,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的戰爭背後都有大國插手的因素,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了一種脆弱的均衡戰略態勢。在雙方都擁有核武器後,在相互的核威懾下,雖然巴基斯坦的綜合國力遜色於印度,但是因為保持了這種戰略的不對稱均衡態勢,誰也無法憑藉常規戰爭的能力與實力,徹底的打敗對方。因此說,如果印巴雙方不徹底的解決克什米爾爭端,雙方的和平依然是遙遙無期。


相忘江湖71941665


木叔需要首先指出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發展程度可不一樣。巴基斯坦無論從哪個角度比,都和印度發展程度不同的,軍事上雙方似乎差不多,但本質印度軍力稍勝一籌。另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確實最近幾年確實沒有大規模的兵戎相見,因此與其問印度,還不如看看巴基斯坦為啥有這種以小搏大的反制能力。

其實國家大小和能力大小並不成正比。特別是從軍事實力著眼,力量強大和國家大小也不成正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對比如此,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對比也是如此。

木叔舉個以色列的例子。當年以色列1948年剛剛獨立建國時,力量應該非常弱小,國土面積也不大,但是面對5個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入侵時,能有效的組織反擊,並且充分利用了國際舞臺上的各種力量,比如聯合國內部的博弈,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明爭暗鬥等,在其中能相對聰明地讓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最終獲得很多幫助,將阿拉伯人的入侵打退,並在隨後幾次中東戰爭中,一步一步擴大自己的戰果,最終讓阿拉伯大國不得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並與之簽署和平協議並建交。這是比較通俗同時也最為人所知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例子。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質上也有這種類比關係。

巴基斯坦雖然和印度相比,在人口、國土、軍事等各個方面都相對弱勢,不過它能抓住印度的痛點,進行制約和打擊。


比如印度在1947年獨立時,軍事發展上是個短板,巴基斯坦就抓住這點進行發展。印度有的重要戰略武器,巴基斯坦也要開發研製。最明顯的就是核武器競賽。雖然這違反了基本的全球核不擴散體系,但對巴基斯坦與印度的競爭而言,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此外在常備軍武裝、重要軍事防線部署等方面,巴基斯坦也不落印度之後。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也像以色列一樣,找到了比較鐵桿的盟友來支持。這種域外支持為巴基斯坦能夠對抗印度的打壓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和手段。

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情不少。比如NK對抗美國,也算是以小搏大的例子吧,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異曲同工。


木春山


如果從面上的實力水平來看:印度強於巴基斯坦——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位居世界第七位。截止2016年的印度人口統計數據為13.24億,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甚至有說法算上未納入統計的黑戶人口其實印度人口已超越中國。印度以2250990百萬美元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八。從軍力上看印度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更是隻有印度的十分之一。事實上印巴分治後兩國先後爆發三次戰爭,而三次戰爭的結果無一例外都是印度取勝:印度成功促使東巴基斯坦地區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在對克什米爾的爭奪中印度佔據了四分之三左右的克什米爾地區。所以僅就目前而言:在印巴之爭中印度是略佔上風的,但也僅僅是略佔上風而已,不要說對巴基斯坦構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即使在兩國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也未能取得絕對的優勢——畢竟巴基斯坦還佔據著四分之一左右的克什米爾地區,而印度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的。那為什麼印巴之爭還呈現出儘管印度略佔上風,但大體而言雙方仍維持勢均力敵之勢的狀態呢?

個人以為:這主要是由兩國的內部國情所導致的——儘管印度的實力從面上看各方面都強於巴基斯坦,然而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有300多個民族、上千種語言以及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體系,僅官方語言就有18種,加之國內巨大的貧富落差和種姓制的束縛,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於是印度政府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低效;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民族宗教成分是比較單一的,政府的行政效率也遠遠高於印度,所以即使在國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可以憑藉相對的高效率優先發展國防軍工事業。事實也的確如此——儘管巴基斯坦比印度小很多,但也成功研製了自己的核武器,成為南亞地區足以和印度抗衡的核大國,即使在常規武器方面儘管印度具有海、空軍優勢,但在陸軍的日常訓練和戰鬥力上巴基斯坦完全不輸印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並不是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也並不是說巴基斯坦和印度誰比誰更加高上一等,而是兩個國家都互有勝敗。所以不能夠說,因為印度那麼大而打不過同樣是發展程度相似國家的巴基斯坦。

印巴曾有過多次戰爭,而且直到現在依然在邊境上互有攻擊,然而,兩個國家無論是財力,軍隊力量,還是國家面積,印度自然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巴基斯坦是經常被印度侵略的一方,這個方面上講,印度是佔有絕對優勢的。

在印度人的眼裡,巴基斯坦是他們的一部分,雖然說印巴分治之後,巴基斯坦跟印度已經成為平等的獨立國家。但是,在印度人的思維之中,巴基斯坦仍然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巴分治之後,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邊界也有許多爭議之處,所以兩個國家一直都有爭議。

在兩個國家的發展道路上,經濟水平都是幾乎平等的,巴基斯坦雖然說沒有印度那麼大,但是,巴基斯坦的經濟水平和印度也是相差無幾乎人平均的GDP。

但是印度顯然要比巴基斯坦強許多,在印巴的三次戰役之大戰中,他們各有勝負,很難說,誰佔有絕對的優勢。雖然說在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稱不上佔有絕對的優勢,當然巴基斯坦也沒有佔有優勢,是處於下風的地步。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說印度確實沒有巴基斯坦強,相反,印度是處於強勢的一方,而巴基斯坦的總是弱勢的一方。從我們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仍然有很大的優勢存在,至於將來印度是不是能夠打不過巴基斯坦,當然這個要用歷史來印證。

就現在的兩國多次的交戰來看,其實巴基斯坦一直處於下風,所以我們不能夠說是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處於平等的戰事之上,印度顯然佔有優勢,而是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而是印度常常打壓巴基斯坦。而現在巴基斯坦由於自己在外交政策等各方面的改變,使巴基斯坦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上面的發展,足有成效。巴基斯坦與印度的交戰,一直各有勝負,很難說哪一方佔有絕對的上風。所以我不認為標題上說的印度打不過巴基斯坦一說,我認為兩個國家的能力都勢均力敵的,沒有哪一方比那一半更勝出,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