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書翻多了,對周遭世界便有點睨視不語。典型的完美主義選擇控,不知曉如此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明明期冀永遠不會抵達,仍要粗糙感謝遇見,那些彼此的選擇還有意義嗎?

看外片幾乎很少去電影院,怕是興致盎然,到頭來人人攢動無所謂,電影是個閹割版就乏味至極。成長的路上,逐漸看清風景後面的蕭索,電影帶給我們悲欣交集的觸碰,也算是人間世樂此不疲的遊戲。

《小偷家族》慣常為是枝裕和的家庭劇套路,即便家庭的式微,依舊改變不了其中小人物生存抱團取暖的本質。星夜漫長寂寥,抵禦黑暗之後的告別。與我們自己,以及那些似乎還在意的人。

是枝裕和: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故事並不複雜,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三代六人,因緣際會,在東京的破舊小巷的老屋,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實際上,這種組合遠不是幾個人溫飽小憩那麼簡單。《小偷家族》可能暗示了那些底層邊緣的人們,一樣需要謀生,但是因果循環,沒有未來,永遠苟活在底層。

這大概就是是枝裕和溫潤殘酷,小偷家族的六人創傷大同小異,傷心人卻使暫居之所變得齷齪閃著微光。貧富各有活法,聚斂的多寡看起來與此沒有多大關係。世事流轉,不如意之七八九,有時候,泡碗方便麵,吃份鮑翅飯,孰更快樂,也說不定。

現實總是聖母婊似的戳破貧窮薄薄難以遮擋的尊嚴,老少六人於拼湊的家庭裡,刻意使自己相信這就是自己真正的家,自己並沒有被社會家人拋棄。有時候,不理解貧窮不可怕,悲哀的是諸多居高臨下,何不食肉糜,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

可憐的一點一點真心,汗流浹背之際,恍然多年,也只能自言自語,比起默不作聲的吞嚥,算是療傷的手法之一。電影至此,觀眾恍然,小偷家族不僅僅指的是為了苟延殘喘竊取小店貨架上的食物聊以為生,而且把短暫視為恆遠,偷盜彼此的親情虛幻取暖續命。

是枝裕和: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大概在少年時,適逢夏季多雨,老屋裡面便淅瀝不已。鄰人以為阻漏簡單,聽著雨水滴答在桐油木盆裡的節奏,常常回憶起父親的辛苦,他想給妻兒的蝸居改變,豈是阻漏那麼簡單。

憧憬看得見煙火看得清大海的房間,像電影裡把孩子乳牙拋向屋頂的愜意,以及鍋碗瓢勺叮叮噹噹的恍惚,生活慵懶,冬夏悠長。是枝裕和非常偏愛表現季節的輪轉,時間的流逝和大自然不經意的力量,是否能消弭了一些卑微的感傷?

好在是枝裕和及時閃爍地隱藏了六個人的過往,又幾乎毫無芥蒂地袒露了隱隱疼痛的傷口。若是就此把電影當做療傷的創可貼,五味雜陳免不了,因為是枝裕和拋棄了傳統家庭的構造,每一個人都來自原來傳統的家庭,憂傷地把萍水相逢臆想成一生一世。

所以電影裡的小男孩在“父親”指導下偷竊,表面是與社會的和諧法律傳統道德相違背的。小男孩肆意偷盜後反而輕靈般地收穫另一種情愫,焦灼恐懼,乃至逃離小偷家族,向惡而善,本身便是個是枝裕和設置的人性懸疑之局。

是枝裕和: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小男孩的剝離帶來了小偷家族的土崩瓦解,看似光明正大的解救,似乎是偷竊所致,實際上還是何不食肉糜之類的道德叱呵。一團充滿利用互惠的非血緣群體的逐漸散去,返回循規蹈矩倫理道德的社會,其實並沒有感到任何溫暖。

家庭的意義,可能那些貌似卑微,為餬口留存於世的男女老少,熱切愈加熾烈些。奶奶明知道所謂的收養其實是啃老,有前科的夫婦照顧孩子也因為自己無法收養...生活的真相意味著什麼,是那個被家暴、被拋棄的小女孩?

是枝裕和的故事剝繭抽絲,底層爬蟲似的人物秘密,一層一層逐漸接近體無完膚的殘酷。他們六個人是如何亦步亦趨地聚集到東京的鄙陋小巷,又如何大限將至似的散去?在莫名的心緒裡,我們依然落寞空虛。

或許奶奶最後一句“謝謝你們”,以及小男孩默唸的一聲“爸爸”,總算給充滿“這個世界會好嗎”疑問的螻蟻,一絲望梅止渴般的嚮往。

是枝裕和:讓我回到鄙陋的小偷家族

【 劇照:小偷家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