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明末,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崛起。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大部後建立金國,史稱後金。此時,成吉思汗後裔和蒙古各部封建主在漠北草原仍維持著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史稱北元,與中原明王朝時戰時和,具有影響全國政局的軍事實力。而後對蒙古各部極力拉攏、爭取,凡率部歸順的蒙古部首領都封官賜爵。保留其原有的封建特權,同時採取政治聯姻等方式,逐步建立起牢固的聯盟和臣屬關係。 其中滿蒙政治聯姻是一項重要國策,到聖祖康熙執政期間,繼續奉行“南不封王、北不斷親”這一基本國策。而康熙時期也不例外!

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網絡截圖

除了娶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達爾罕親王和塔之女等為側妃外,還將諸多皇室公主下嫁蒙地,成為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籌碼。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共有二十位女兒,除十二位早年夭折外,另外八位公主中就有六位下嫁與蒙古王公,而榮憲固倫公主便是康熙最寵愛的公主,固倫在清朝皇家是嫡女的封號,而榮憲公主只是側妃之女,冊封之時便康熙賜婚之時。近年來,在內外蒙古發現了諸多公主陵墓及大量墓葬品,成為康熙朝滿蒙聯姻的實物佐證。其中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彥爾登發現的公主墓主為康熙第二女固倫榮憲公主與駙馬合葬墓。

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榮憲公主網絡劇照

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榮憲公主出生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母親是康熙庶妃馬佳氏。康熙三十年(1691年)19歲時,下嫁巴林右旗札薩克郡王烏爾袞,卒於雍正六年(1729年),享年56歲。在諸公主中,榮憲公主以“克誠克孝,竭力事親”而倍受父皇寵愛,初封和碩公主,後晉固倫榮憲公主。 駙馬烏爾袞,是皇太極第五女固倫淑惠公主與駙馬巴林郡王色布騰之孫,生於康熙九年(1671年)。康熙四十三年烏爾袞襲王爵,統理昭烏達盟蒙古十一旗事務。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帝出兵親征策旺阿拉布坦,康熙五十五年,作為清廷駙馬的烏爾袞以副將軍身份奉命率軍出征新疆,征討叛逆的策旺阿拉布坦。但“壯士未酬身先死”,便於康熙六十年死於西域準部蒙古軍中。雍正七年(1730年),烏爾袞之子霖布在巴林右旗境內,修建陵宮,將公主與駙馬骨灰合葬於此。待若干年霖布死後亦陪葬於此。

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榮憲公主網絡劇照

1966年人們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彥爾登蘇木阿日班格日嘎查發現一座清代墓葬,由於正值“文革”中,當文物工作者清理現場之前已遭破壞。經有關專家考證,系榮憲公主和駙馬烏爾袞合葬墓。此墓地原有陵園建築,其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東西寬45米,南北長105米,四周有磚砌圍牆,南牆正中為山門,門北相對為一碑亭,亭內石碑已殘損,只剩龜趺。墓室正中南北向置一鬆木棺,外附一槨,棺槨外表施紫紅色漆,棺長3.5米、寬1.5米、高1.1米,棺每面小於槨20釐米。開棺時看到頭南腳北的公主頭戴金鳳冠,身穿多層服飾,屍體完整,身長156釐米,皮膚尚有彈性,身體毛髮均未脫落,其髮辮油黑,長約75釐米。墓室南側有一骨灰罐,置於方形臺座上,罐內裝有骨灰和殘損衣物,罐外表金書“額駙馬副將軍多羅郡王”,當是烏爾袞的骨灰。

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榮憲公主墓葬地

而公主墓中出土有百餘件金銀寶石首飾等物,製作工藝極為精美和考究,顯示出當時最精湛的工藝水平。 榮憲公主墓隨葬物品出土有黃緞珍珠團龍袍一件、蘇繡旗袍二件、各種金銀首飾等。其中最精美的是身長150釐米的“黃緞珍珠團龍袍”,其形制為凹圓領、馬蹄袖,袖頭和領口處鑲石青鍛邊,其上以金線繡“壽”字團花圖案。袍身前、後、兩肩等處分佈有用金線穿小珍珠粒組成神態各異的龍紋八團,龍首下方有用珍珠綴成的“壽”字,間繡祥雲紋。此天然珍珠粒大小均勻,計有十萬顆之多。這些珍珠來自東南沿海上的天然海珠,僅是這些珍珠就價值上億人民幣,袍服下襬處以彩色絲線繡海水江涯及雜寶紋飾。袍服出土時迭放在棺內,應為皇帝所賜。這件珍珠團龍袍為罕見的稀世之物,是現存的清代同類物品中,唯一的出土品。

康乾時期,最寵愛的公主卻被當成時代犧牲品

榮憲公主陪葬的遺物

遵照清制,早期亡故的公主,基本都葬在外藩額駙所在的封地,即使公主死在京師,後亦要歸葬藩部。清廷為明確等級制度又規定,下嫁外藩的公主死後,既不能葬入皇陵,亦不能葬在額駙家族的塋地,而是在額駙所在的封地內另建公主陵安葬。利用婚姻的紐帶,締結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政治聯盟,是清王朝始於清太祖,歷時二百餘年奉行不變的羈縻政策。從《清實錄》、《大清會典事例》等典籍中均可以瞭解到:清統治者自入關前就開始控制皇室子女的婚嫁,並以制度性的“指婚”形式,將皇室公主、格格遣嫁蒙地,持續約至乾隆初年。而固倫榮憲公主也是康熙皇帝眾多兒女中唯一能穿上龍袍下葬的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