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和老來得子的財主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大財主,多年無子,吃齋拜佛多年終於老來得子。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財主發現,這個孩子竟然只會笑,不會哭。財主想進步法,打他、罵他、搶他玩具,可就是不哭。財主正無奈,一個雲遊高僧正好路過,財主便請他到家裡為兒子診治。

財主讓僕人把孩子報來,孩子看見高僧也不認生,衝他嘻嘻直笑。

財主狠了狠心,朝孩子屁股上狠狠打了幾下。孩子皺皺眉,但是也沒有哭。

財主問高僧:“這孩子不會智力有問題吧?”

高僧不語,只是順手從果盤裡拿過一串葡萄和幾根香蕉。在孩子面前一晃,孩子接過葡萄,不要香蕉。

財主解釋到:“孩子從小就不愛吃香蕉,只愛吃葡萄!”

高僧說話:“知道取捨,智力沒問題!”

高僧又從孩子手中拿回葡萄,孩子楞了一下,但是也沒有太大反應。

財主說到:“這個孩子不悲不怒不哭,不會是高僧轉世吧?我的萬貫家財要給他呢,可不能出家!您想想辦法!”

高僧想了一下,拿著果盤便往大門外走。財主和孩子在後邊跟著。

一行人走出大門,三個小孩在門前玩耍。高僧瞅瞅孩子,再瞅瞅果盤,果盤裡恰巧還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於是高僧伸手把孩子招呼過來,分給他們每人一根香蕉。三個小孩接過去,興高采烈的剝開就吃。

這是,財主的兒子忽然伸手指著香蕉,大聲叫起來。財主趕緊拿過葡萄哄兒子:“那是你最不愛吃的香蕉,這是你最愛吃的葡萄!”

財主兒子奪過葡萄,氣急敗壞地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三個小孩哪見過香蕉,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

“哇!”財主的兒子忽然號啕大哭,把財主和僕人都嚇了一跳。

財主欣喜之餘喃喃不解:“他平時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麼會為香蕉哭了呢?”

高僧說到:“不患己失,唯患人得,人性之悲也!”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生氣的原因就是不關心自己失去了什麼,只關心別人比自己多得到了什麼。其實別人得到或是失去和自己並沒有任何關係,自己卻會因此而生氣。比如自己的朋友找到了一個致富的門路,賺到了錢,這時我們很可能會很生氣。他憑什麼賺到錢?就他那樣還賺那麼多錢?其實細細想來,朋友賺到錢對自己而言沒有一點損失。比如一次考試,自己的成績下滑了可能我們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一個成績不好的人突然進步很多,可能我們就會敵視他。他憑什麼考那麼好?他憑什麼比我考的多?等等等等。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多。但是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或許能變得豁達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