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過李白那麼多古詩,但唯有這首詩描摹出了最經典的李白形象

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開始,我們就接觸李白的唐詩。求學十幾年,李白的詩歌學了也得有幾十首。雖然如今不見得能夠誦讀過去,但是在當時,對於李白的才氣我們都曾膜拜不已。

我們學過李白那麼多古詩,但唯有這首詩描摹出了最經典的李白形象

但我還是最喜歡李白那句蒼莽壯闊的"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雖已是千年之前的詩了, 今天讀起來,我們就知道,即便在那個朝不保夕的古代,雖然他們可能連肚子都吃不飽,沒有美食,沒有電,沒有對宇宙、地球和生物進化方面的科學認識,當然也沒有知乎,然而在人類的靈性上,在深邃的自我上,卻一點兒也不比今天的我們少。雖然時隔千年,然而我們卻可以通過那時的詩句和他們對話。

從最簡單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到最複雜的“飛湍瀑流爭喧豗”,李白伴隨我們走過了整個求學生涯。在我們的詩歌當中,也寫出了不少關於李白的經典形象。不過我們學過李白那麼多古詩,但唯有這首詩描摹出了最經典的李白形象。且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這首詩是一首長詩,題目就是《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我們現在想象中的李白,要麼和月亮在一起,要麼和酒在一起。而這首古詩將月亮和酒完美統一,再加上詩人獨特的人生哲理思考,“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凸顯在我們眼前一個真正立體化的李白形象。

我們學過李白那麼多古詩,但唯有這首詩描摹出了最經典的李白形象

開篇兩句呼應題目,寫出了李白的豪氣,“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月亮是什麼時候開始在天空中出現的?詩人把酒問月,幾分醉意,幾分情意,幾分灑脫,躍然紙上。而後寫出最常見的人月互動,“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人無法登上月亮一探究竟,但是月亮卻如影隨形跟著人。

我們學過李白那麼多古詩,但唯有這首詩描摹出了最經典的李白形象

隨後寫月亮之美,“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又寫月亮存在之規律,“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引出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最後引出詩人的感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寫出時光流逝之感,更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表達出月恆在但是人卻不似當年的感慨。

最後李白表達出及時行樂的主題,“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這也符合李白詩歌主題創作的一貫特徵。

我們學過李白那麼多古詩,但唯有這首詩描摹出了最經典的李白形象

這首詩是李白寫月亮的著名唐詩之一,而且其題目“把酒問月”直接體現出了李白的豪爽不羈,頗有幾分曠達情致。而且這首詩將李白的歷史形象定格了,後世描摹李白,多有月亮、酒等因素。這也是最為經典的李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