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河南旅遊最值得你去的兩個景區――雲台山和龍門石窟!


河南省共擁有以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為代表的人文類和以雲臺山、白雲山為代表的自然山水類5A級景區13家。可以說這些景區代表了河南旅遊景區發展的最高水平,景色各異,服務良好。但是到河南來旅遊有兩個景區最值得你去,那就是雲臺山和龍門石窟了。

雲臺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景區面積280平方公里,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獼猴谷、疊彩洞、百家巖等主要景點。

園區內地質遺蹟豐富,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的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臺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雲臺地貌”景觀。


2004年2月13日,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