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SD影像工作室出品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碰到过判断题。有许多人会因为其中一道题而花大量时间在纠结对错上,从而导致了后面题目的答题时间不足。正如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但是,在下判断的时候,即便是同样迅速而高效的决定,也有果断和武断之分。所以这个尺度的拿捏是一个技术活,哪怕是文武兼备的全才,也未必能掌握这个技术。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虽然是军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也难保他不在关键的地方优柔寡断。

韩信这个人,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出众的德行,既没有值得炫耀的颜值,也没有特别好的人缘,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工作。既不要脸,还懒。为什么人们对他的印象会是这样呢?这得归功于他坚持不懈地骗吃骗喝。

此话从何说起呢?韩信刚开始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因为贫穷,他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遇到脾气好的就多吃几天,遇到心眼小的就少吃几天,打包点带走。据说他曾经多次到下乡县南昌亭长家里混吃混喝,韩信心眼很实,这一吃就吃了他们家好几个月。因为南昌亭长好面子,直到韩信白吃了几个月后,他才醒悟过来:“我真是个白痴。”亭长的媳妇更受不了韩信这种没有工作,胃口还很大的人,当然最心疼的莫过于家里的亭长以及口粮。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不过韩信还是在无业的状态下顽强地活了下来。有些人对于韩信臭不要脸的行事可就看不惯了。据说在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户就打算故意为难一下韩信。

“哟,这是谁啊?这不是我们那吃白食的韩信吗?”

“请你不要出口伤人,每回吃饭我都刷过脸的。”

“我呸!你少骗我,你连支付宝都没有,还刷脸。别看你长得高高大大的,我可不怕你,整天还假模假式的老在腰上挂着兵器,你那是什么兵器?”

“这个啊?大宝剑啊。”

“大宝剑是你带的吗?我看你就是一个胆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你不要欺人太甚,小心我明天去你们家蹭饭去。”

“你可还别吓唬我。你要是不敢刺我也可以,那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很生气,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的屠户,点点头:“胜算不大。”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屠户胯间穿过。

屠户震惊了,心想:“这钻的也太没有心理负担了。”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胯下之辱之后,所有人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但据说,韩信并不是因为真的怕这个屠户,而是因为他不想作死,所以他选择忍耐。因为按照秦国律法,私自斗殴是要受到惩罚的,所以这也许是韩信综合了当时所有的情况,才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但实际上,之前这些事情的决断还不是韩信要面临的最大考验。

没过多久,楚国的项梁揭竿而起,率领起义军公然反抗秦国。韩信在平时,除了潜心蹭吃百家饭以外,剩下的时间都在研究兵法。所以项梁起义之后,韩信就坚信自己的机会来了,立马投奔了项梁。项梁一见他也很高兴,多一个算一个,当个炮灰也不错。

就问他:“你腰上挂着的是什么兵器啊?”

“大人,这是大宝剑。”

项梁点点头:“我就喜欢像你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

可是韩信并没有在项梁那得到施展的空间,后来项梁失败了,他又跟了项羽,也没受到重用。于是,他后来又投奔了刘邦。刘邦一开始让韩信负责管仓库,韩信心灰意冷,觉得自己白白读了那么多兵书,根本没用武之地,说好的知识改变命运,换来的却是管仓库的工作,而且他还牵扯了一桩案子,同案的十三个人都被判了死刑,韩信是最后一个。韩信跪在刑场上,听自己的边上传来一声又一声的嘶吼。

“我冤枉啊!”

韩信摇了摇头,“理由不充分。”

“我还有老人要养!”

韩信摇了摇头:“这个理由没用。”

“地上有钱!”

韩信乐了,“居然骗人,难怪挨两刀。”

后面被行刑的人也不报希望了,居然喊出了永远都不要炒股。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对话是编的,真实情况是,当时韩信的一句话,为他带来了生的希望,这句话被记录在《史记》中,“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韩信说:“汉王不是打算得天下的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呢?”当时听到韩信这句话的人,是刘邦的私人司机夏侯婴。夏侯婴当时一听就愣了,很惊讶:“天底下竟然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可走近一瞧,“此人相貌威武,看着像个有能耐的人。”于是便做主把韩信给放了,并推荐给了刘邦,可韩信的事业还是没什么起色。接着韩信又认识了刘邦最信任的萧何。几次聊天之后,萧何断定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虽然被他多次推荐,韩信却依然迟迟不被重用。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二话不说,就骑马跑了。紧接着就发生了著名的月下追韩信事件。直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刘邦才真正开始重视韩信,最终拜他为上将军。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有了韩信之后,刘邦的事业简直是如日中天,而且刘邦比项羽更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又知道如何对待人才,所以后来韩信为刘邦打了不少胜仗。韩信这人特别擅长以少胜多,像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战斗,韩信打了很多次,一个个对手都被他打得眼泪汪汪的,以至于连项羽都有点害怕韩信了,还派人去游说韩信,希望他能够离开刘邦。项羽派去的人叫武涉,他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他压根没打算劝韩信投靠项羽,而是鼓动韩信,让他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很微妙的,如果韩信保持中立的话,弄不好还真可以来个三分天下,而他如果帮助项羽,项羽就赢了,他帮刘邦,刘邦就胜了。全国的局势貌似都取决于韩信的一念之间。但韩信因为感念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最终拒绝了项羽的邀请。

其实当时韩信有这个实力拿下天下的三分之一。他手握兵权,并且威望已经大到威胁领导的地步了。所以当项羽的说客走后,齐国有一个名叫蒯通的人,也来劝说韩信,用的手段还很特殊。

“大王,我学过相面的技术,要不要让我看看。”

“哦?你不是天天看吗?”

“可我还没有仔细看过您呢。要不要来?”

“那是你的眼,我管得了吗?”

“大王,那请您看着我的眼睛。”

“不能再看了。”

“怎么了大王?”

“再看要出事儿了。”

以上对话是编的,其实当时待韩信屏退左右之后,蒯通就对他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的面相万无一失。可是单看面相的话,您只不过是封侯,而且还有危险。但是看您的背相,却是显贵非常。”韩信问:“此话怎讲?”蒯通就摆事实讲道理,跟韩信说,您还是得争取三分天下,在《史记》中记载,他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他说,“苍天赐予的好处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祸殃。希望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这回韩信犹豫了,对他来说,这道题只是一个双选题,要么离开刘邦自立,要么继续帮助刘邦灭了项羽。可虽然只有两个选项,但是想要做对,却并不容易,因为每一个选项后面,都需要后续的行动来支持,而且是果断的支持。如果他选择了自立,那么就应当立刻和项羽、刘邦下一盘平衡势力的棋。可韩信最后还是没有迈过自己心中的那道坎,他觉得自己功劳这么大,和汉王刘邦的关系又好,他完全可以做一个忠义名臣。所以最后韩信还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帮助刘邦得到了天下。可当天下安定,韩信的优柔寡断却暴露了,时不时地撩拨一下刘邦的忍耐力,还收留了项羽的逃亡将领,炫耀自己的功高盖世,还动过反叛的心思,甚至鼓动别人和自己造反。

当断不断,自有人来把你断

所以最后连司马迁都忍不了了,他在《史记》中说,如果韩信会说谦让的话,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么他在汉朝的功劳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提并论了,而他的后世子孙也会享祭不绝。只可惜,韩信喜欢反着来,在可以自立门户的时候,选择了打工,不该自立门户的时候,选择了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