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船上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偷偷看你


你在船上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偷偷看你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你在船上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偷偷看你

【背后故事】

苏轼作为词人很出色,可是在做官方面,却很是坎坷。

在仕途上,苏轼总共被贬了四次。

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苏轼是一个比较傲气的人,因为这件事就主动向皇帝提出离开京城,去小地方做官。于是苏轼就被调到杭州做了通判。

苏轼第二次被贬是在43岁的时候。这次和第一次被贬不同的是,这次不是他自己请求的,而是被别人诬陷之后才被贬的,诬陷他的人叫李定,这次的事件在历史上也有留下记录,被称为“乌台诗案”。苏轼到了被贬之地黄州(现湖北黄冈)后,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也成就了他后世留芳的大量文学篇章,以及那个著名的别号“东坡居士”。

苏轼第三次被贬是在宋哲宗即位的时候。高太后垂帘听政,可是高太后看新党很不顺眼,于是宋哲宗上台后,高太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宋哲宗除掉了新党的一批人。朝中的官员因此没剩下几个了,于是就有人想起了苏轼。宋哲宗就把苏轼召回了朝中,被任命为礼部郎中。

可是苏轼这个人看人待事比较客观。他反对新党及王安石变法,但又接受不了旧党及保守派对王安石新法不加分辨的打压、废除,所以他既不能和新党共事,也没办法和旧党的人相处。左右不兼容,无奈之下,苏轼只好请求把自己调到外地去。这时,苏轼48岁。

苏轼的最后一次被贬是在他54岁时。那时,朝中实在是没什么可用之人,皇帝只好再把苏轼叫回来。但这次苏轼还是没有待多久就又去请求皇帝把自己调到地方去,原因也是和意见不统一。

但别搞错了,这首诗写于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官的时期,而不是被贬到杭州后。

你在船上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偷偷看你

【诗词赏析】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则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