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評丨低價非低質 拼多多沒能力讓歷史倒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新貴拼多多的崛起,打破了電商行業二虎分食的平衡。於是,詆譭和讚美一起湧來,便都不會是意外。

連日來,一篇《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網文,在朋友圈流傳較廣。文章氣勢磅礴,古今中外縱橫捭闔,從改革開放之初到政治外交一通神扯。在虛張聲勢、故弄玄虛之後,這篇發自自媒體號的文章核心觀點只有一個:中國當下所有的山寨貨、假貨問題都是拼多多一家的錯;上至國運外交下至蒼生福祉,假貨都為禍甚深,而所有的鍋,現在必須都由拼多多背上。

深評丨低價非低質 拼多多沒能力讓歷史倒退

這,是一本正經在胡說。這國,禍福遠非電商們能左右。這假貨,電商誕生前就有。電商誕生後,假貨帶來的危害,最大的那些鍋,只能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巨頭來揹著。讓歷史倒退二十年太宏大了,橫看豎看,拼多多都沒這個能力。就算把淘寶、京東都綁來一起發功,也還是不行。

那麼,二十年前,歷史是怎樣的呢?1995年,針對當時市場上假冒偽劣現象較為嚴重、幹部群眾反響強烈等問題,中宣部、原國內貿易部在全國範圍內共同發起了“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那是全國總動員,聲勢浩大,大量假貨被滌盪一空。那時阿里巴巴還沒有誕生,但假貨卻猖獗已久。而拼多多在上市時坦言“能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堅持稱多多導致歷史退到了20年前,其實不僅在說“三歲拼多多”,而是連淘寶等電商巨頭連續十幾年科技打假、大數據打假,都一起全盤否定了。

二十年篳路藍縷,中國製假售假生存空間已被大幅壓縮。這是政府、電商平臺、商家、消費者、社會機構經年累月的努力才取得的成就。新世紀以來,政府對假貨監管層層加碼形成的高效監管機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高懸;二十年間,互聯網早已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市場經濟早期的假貨魚目混珠,絕大多數已逃不過社會各方的火眼金睛;再說,在今日大幅完善的法治、競爭慘烈的買方市場環境,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通過製假售假做大做強了,能矇騙一時已屬萬幸。

另一方面,無法否認,中國的假貨、山寨貨,仍將長期存在。民眾對其的深惡痛絕,也會延續。不過,如今打假背後,更多的是全社會對根除不尊重原創、不尊重品牌保護的消費心態和消費趨向。假貨,不復橫行。打假,已是共識。君不見連續多年,淘寶、京東一輪又一輪投入巨大精力打假,成效明顯。如今,拼多多也勢必要加入重金打假的隊伍。這是由法治、市場環境決定的。如果不這樣做,拼多多就無法做大做強。可退一步說,就算今天把淘寶、拼多多都關了,假貨依然不會消失。更多新的電商平臺出來,假貨和打假的困擾仍將輪迴。

顯然,將打假矛頭和壓力全部指向拼多多一家,是不對的。其實,早有電商專家指出,拼多多的平臺治理規則、發貨規則、管理規則等,幾乎都是源自淘寶。只不過是因為新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加持,讓其在價格競爭上有了比較優勢。打假,同樣學習了淘寶。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拼多多則主動下架了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正如創始人黃崢在上市致辭中所說,在商業文明中,拼多多隻是一個3歲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打假,拼多多始終能夠重視,並努力改善整個商業環境,商業道德上就是值得肯定的。

低價不等於低質,理性辨證分析拼多多的低價商品,會發現更多的積極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過二十多年,早在淘寶之前,全國各地的小商品城、市集就聚集了大量假貨商品。現在,很多鄉鎮、農村的超市,山寨商品依然有銷路,甚至價格也並不便宜。而拼多多嘗試通過設立規則和健全監管鏈條,引導有品質保障的山寨企業進行生產力和生產資源有效升級,轉變成為高質低價但是又不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新平民品牌。這,對產業和大部分消費者,無疑是福音。其實,同樣的故事,也曾發生在淘寶上。依託新技術和商業模式,拼多多如果能夠做到更好,不僅可以為三四線城市、小鎮鄉村等消費能力不強的市場提供更多高質低價平民品牌,對假貨、山寨貨,其實也是釜底抽薪。為更多消費者生產高質低價、價格趨於其實際使用價值的商品,是實現消費公平的重要途經,亦是商業文明的前進邏輯所在。

深評丨低價非低質 拼多多沒能力讓歷史倒退

商業競爭也好,社會吐槽也罷,其實,我們又何必對拼多多這麼苛刻呢。當初的淘寶,我們曾給與寬容和耐心,呵護其成長。如今,某種程度上是淘寶升級版的拼多多,GMV量還不到淘寶十分之一,如果強行將所有電商的鍋扣給它,這不是無理棒殺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拼多多,國內外市場已經充分承認了其商業創新的價值。如果全社會能多一點理性呵護,它的成長就會更好更快,更多的商業價值和福祉,也會更早普惠到全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