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怎么回事?

北雁忘北飞


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骨骼问题、足跟附近各种组织的炎症,再或者风湿痛风等,就不详细列举了,可以通过去医院做详尽的检查,一一排除。

一个是肝肾亏虚,容易导致足跟痛

由于强力劳损筋骨或者纵欲无度,肝肾不足,骨髓失养,就会导致足跟疼痛,不耐久立,局部皮肤红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眼昏花。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肾还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

肾阴虚有好多种类型,比如说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和气虚等。治疗的时候呢也需要辩证。比如 肾阴虚可以吃一些六味地黄丸,阳虚的话可以用右归丸或八味地黄丸,阴阳两虚的患者可以用五子衍宗丸,肾气虚的患者用金匮肾气丸比较好。

再说说另一个更直观地导致足跟痛的原因,那就是肥胖

我有一个同事当时是180斤左右,每次一起出去都懒得走路,说脚后跟疼。身体也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来下定决心减肥,一度减到了120斤左右,说是很神奇的脚后跟不疼了。

这是因为肥胖,体重过大,是脚后跟的脂肪垫和跖腱膜长期超负荷工作所致。我们的足底皮肤比较厚,内部还有特殊的一个脂肪垫。它类似于弹簧,能够起到缓冲压力和减轻振荡的作用。但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脂肪垫难以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最后出现病变而会引发足跟痛。就像汽车长期超载是一样的道理,会导致我们的承重钢梁和避震系统都受到很大的损害。

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足跟痛那就好治了,减肥就可以。但是减肥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少做跑步类的增加足跟负荷的运动,可以多尝试一些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


大医惠众


看到这个问题回答的人比较多,作为骨科大夫,我从医学角度为大家做一下科普。脚后跟疼,按照题主所描述的情况应该诊断为跟痛症,有人也称之为足跟痛。

“脚后跟疼”是怎么形成的呢?医学理论解释比较复杂,这里我用大白话给大家解释一下:脚底板儿(足底)有一处厚垫儿(跖筋膜)支撑的我们脚底的结构,这个厚垫儿跟脚跟(跟骨)相连,能引起厚垫儿压力增高,就可以引起脚后跟疼。疼痛特点一般是足跟内侧疼痛,开始行走疼痛厉害,活动开了疼痛减轻,走了远路又会疼痛加重。最常见的原因有:1.厚垫儿长期慢性劳损引起水肿。2.脚后跟骨刺增生。过度负重行走和着凉诱发原因。



“脚后跟疼”——跟痛症怎么治疗呢?我的方案是:1.减少负重行走;2.每次泡脚30分钟,每天2次;3.口服止痛药;4.如果上述三种方法没有疗效,可以局部封闭治疗,一般就会治愈。



骨科医生老牛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出现过脚后跟疼的情况,引起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

一、有可能是痛风,但是大部分情况不是痛风,因为痛风引起的疼痛一般在关节疼,如膝关节、手指关节等。

二、由于劳损、运动损伤造成的无菌炎症,如跟腱炎、足跟脂肪垫炎、滑膜炎等。这是大多数脚后跟疼的原因。为了缓解疼痛可以多休息,泡泡脚,做做拉伸锻炼。

三、骨肿瘤也会出现脚后跟疼。骨肿瘤引起的脚后跟疼休息后不能缓解,而且夜间较重,有的疼痛很剧烈,疼的睡不着觉。可能有肿块,身体也会有其他表现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消瘦、贫血等。不要脚后跟疼了就过分担心是不是得了癌症,这种情况还是少的,但是也不能太大意,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四、腰有问题也会出现骨痛,年龄越来越大,腰骶部的马尾神经受到腰椎退行性病变变形后引起了压迫“窜痛”,开始就是整个脚后跟底板痛,现在一些年轻人,长时间坐着,不运动,不锻炼,腰椎也会提前退化,如果是腰部问题引起的脚后跟疼,轻度情况可以通过锻炼缓解,比如站着时前脚掌着地等。严重了要到正规医院治疗。

五、骨折也会引起脚后跟疼。

六、中医认为肝肾阴虚造成的,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七、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脚后跟疼痛,溜达一天脚后跟疼,建议穿运动鞋或坡跟鞋,体重超重要减肥,减少体重对脚后跟的冲击,不要长时间运动或站着。

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脚后跟疼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等。


药事健康


其实,导致足跟疼痛,原因是比较多的。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足跟本身的问题;二是足跟以外的地方出现问题。

足跟本身的问题

足跟本身的问题通常与足跟处的软组织或骨骼受到破坏有关,如:足底筋膜炎、跟腱断裂、跟骨骨刺、跟骨后滑囊炎、应力性骨折、阿基里斯肌腱炎、

下面以足底筋膜炎为例

足底筋膜是位于足底的一层纤维束,主要作用是支撑足弓。

当足底筋膜过载或过度伸展时容易导致筋膜纤维出现撕裂炎症,特别是足底筋膜碰到足跟骨时。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常会有足跟部的疼痛。

对于这一类足跟疼痛,通常会建议:

  1. 休息。尽量不要在硬地上久站或行走。

  2. 每天冰敷足跟,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3. 通过一些运动拉伸小腿,改善足踝柔韧性,稳定脚后跟,减少足底筋膜张力,以此来消除足底筋膜炎。

足跟以外的地方出现问题

不同的神经负责着身体不同地方的感知与肌力。当负责脚后跟处的神经出现损伤时,也会影响到脚后跟的感知,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理解是位于两节腰椎之间的椎间盘内容物超出正常的范围,刺激神经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当腰椎间盘的内容物刺激到负责足跟区域的神经时,也会相应表现出足跟的疼痛。

对于这一类足跟疼痛,因为它并非由于足跟本身的问题引起的,仅是进行足跟处的运动或者力量,作用不会太大。因而,通常建议:从腰部出发,锻炼腰部深层肌肉,减轻椎间盘的压力,自然就会减少对神经的刺激,缓解足跟部的疼痛。


总得来说,同一个位置的疼痛,并不意味着同一种疾病,如果出现足跟部的疼痛,并伴有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建议。

  • 足跟剧烈疼痛与肿胀

  • 无法屈曲脚趾,抬起脚趾或正常行走

  • 足跟疼痛伴随发热、麻木的情况

  • 立即出现严重脚跟疼痛


罗炜樑


足跟痛(也叫脚跟疼)是指一侧或两侧脚跟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如下图,


常见成因:骨刺、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变薄等。

(一)骨刺:老年患者居多,当足跟痛时,X光片可见跟骨结节处有骨刺形成。如下图,


临床表现:主要是足根压痛,行走时脚跟不敢用力,伴针刺样疼痛感,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

治疗:矫形鞋垫。矫形鞋垫可以对患处进行减压,缓解甚至消除疼痛。

(二)跖腱膜炎:足跟痛90%是由跖腱膜炎引起的。跖腱膜炎是足底筋膜连接脚跟的部分反复损伤导致的细微撕裂,引发无菌性炎症。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的工作者,疼痛是因为跖腱膜纤维反复断裂及修复。如下图,


临床表现:晚上起夜、早晨起床最疼,久坐起身也疼。

治疗:牵拉训练+冲击波+矫形鞋垫,偶尔会用到打封闭治疗,极少用手术治疗。牵拉训练需要每天坚持,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冲击波需按要求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做4-6次治疗,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很麻烦。矫形鞋垫可以方便、快捷、长效地对患处实施保护,这样可以有利于患处炎症吸收及愈合。

(三)跟垫痛:跟垫痛是因为足跟脂肪垫变薄引起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年轻时,跟垫较厚,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变薄,弹力下降,跟骨在几乎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易引起足跟痛。如下图,


临床表现:骨头有触地的感觉,没有缓冲,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

治疗:穿减震很好的厚底鞋,特殊硅胶跟骨垫,矫形鞋垫。

总之,足跟痛虽说是症状简单,但是给人们带来的是诸多的生活不便。出现足跟疼痛后,应尽早治疗,尽早矫正,通过矫形鞋垫矫正的最佳时间为发病3个月内,3个月内矫正效果最好,疼痛可以完全消除。拖延时间越长,矫正越麻烦,效果还未必理想。


矫形鞋垫


脚后跟痛的元凶真的是骨刺吗?哪里长骨刺哪里疼,似乎骨刺就是疼痛的根源。一说到脚后跟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自然是骨刺,殊不知,骨刺一直在背这个黑锅。

「骨刺」是大众的通俗叫法,它的医学名称叫骨赘,与人体关节的衰老、磨损和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等因素有关。以上这些情况所产生的炎症都会刺激骨的代偿性生长,来帮助人体起支撑作用,形成骨刺。

所以,骨刺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发现了就要马上去除,实际上骨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关节部位的稳定性。

究其根本,炎症才是元凶。

大多数脚后跟痛的幕后黑手就是炎症,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内压增高症、跟腱断裂、跟骨骨刺、骨肿瘤、滑囊炎、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你会发现这些脚后跟疼痛的原因里很多都有“炎”。

有人会觉得炎症与开放伤口有直接关系,脚后跟又没有伤口,哪来的炎症呢?其实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和我们以前认识的细菌感染不一样,无菌性炎症多见于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

在经过医生的诊断后,如果排除骨折、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的可能,基本是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问题,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来缓解疼痛。

1、休息

脚后跟过度劳损,身体自然会发起反抗,疼了就让脚歇一歇吧。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运动不超过1个小时,及时缓解产生的疲劳。

2、减少负重

提重物走路,搬沉重的物品……这些给脚后跟增加负担的事情尽量少做吧。

3、穿合适的鞋

细高跟、平底鞋和帆布鞋已经不适合脚后跟疼痛的人群,最好穿运动鞋或坡跟鞋(1.5到2厘米),鞋底软一点有一些缓冲力。如果平底鞋很多无法舍弃,那就买双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肌肉和韧带放松,缓解疼痛。

4、巧用冷敷和热敷

剧烈运动或者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无菌性炎症发生就会减少,避免疼痛。在恢复期也就是受伤后的48小时,可以热敷,缓解疲劳的同时促进炎症吸收,也能缓解疼痛。

建议冷、热敷的时间在15到20分钟之间,一天2到3次为佳。

5、拉伸训练

推荐:毛巾牵拉训练、踩台阶牵拉训练、按摩牵拉训练。建议每天练习 3 组,每组做 10 下。

毛巾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腿伸直,用一条毛巾环绕患侧足底,双手握住毛巾进行脚踝的牵拉训练。

踩台阶牵拉训练

前脚掌踩在台阶边缘,患侧脚后跟缓缓向下落,直至感到脚底和跟腱牵拉感。

按摩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患脚放到对侧的膝关节上方。先进行小腿肌肉的放松按摩,然后用手握住脚趾掌侧,往背侧牵拉。

6、消炎镇痛药

这里的无菌性炎症区别于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因此治疗用的消炎镇痛药一般指非甾体类药物,如塞来昔布、芬必得等,但这类药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建议咨询医生后再服用。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脚后跟的疼痛还没有缓解,就尽快采取其他治疗措施,比如物理治疗,局部封闭或者手术等方法。


康复汇


记得在骨科、针灸科学习时常见到脚后跟痛的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拍片子后会有骨刺的存在,但是也不乏很多片子正常的病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医学上我们称脚后跟疼为足跟痛,以往足跟痛通常归为两种原因,即骨刺和跖腱膜炎。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足跟痛应考虑骨内原因与骨外原因,由此将足跟痛分为两种类型:跟骨内高压引起的足跟痛与跟骨外周围炎症引起的足跟痛。跟骨外周围炎症又分为骨刺伴炎症型与无骨刺型。足跟部炎症主要以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跖腱膜炎、跟部滑囊炎、跟腱腱围炎为主。那么他们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又如何区分呢?

1. 跟骨内高压引起的足跟痛:多表现为夜间疼痛明显,多为静息痛或晨间下地负重时疼痛明显,同时疼痛常为跟骨酸胀感,相比于跟骨外炎性疼痛压痛更为广泛,往往没有固定的压痛点。

2. 跟骨外周围炎症引起的足跟痛:通常变现为压痛固定,针对跟骨外炎性治疗有效,无明显的夜间静息痛,可有骨刺的存在,抬高下肢未见明显缓解。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足跟脂肪纤维垫炎:以足跟疼痛为主,多伴有局部的肿胀。该炎症多由于外力作用下损伤跟垫而引起,在跟垫处存在明显压痛。

②跟部滑囊炎:该炎症为跟骨周围滑囊处发生的炎症。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局部皮温高和局部压痛的症状。

③跖腱膜炎:跖腱附着在跟骨结节上。因此当其损伤时多表现为足跟下或足心疼痛,压痛多在跟骨结节前缘。

④跟腱腱围炎:多表现为跟腱部的疼痛、肿胀,尤其在踝关节活动时更加疼痛。

⑤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变时有局部骨质增生,即跟骨骨刺,骨刺长期存在时可引发局部的炎性反应,产生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因此足跟外炎症时可伴有骨刺的存在。

除此之外,某些其他疾病也可表现为足跟疼痛,例如骨质疏松时长期站立会出现足跟酸痛的症状,痛风患者也会有足跟疼痛的表现。因此当有足跟痛时应当明确病因,予以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杏花岛


  脚后跟疼也就是常说的足跟疼痛,足跟痛是常见疾病,虽然表面上看既不红也不肿,但站立或行走时会感到疼痛明显,给行走带来极大不便。而疼痛大部分是腱膜受伤后,局部创伤性炎症所致,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属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最为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中。少数因跟骨骨刺引起,另外脊椎病也会影响到足跟部疼痛,一般情况下做X光拍片检查可明确病因。

  针对足跟痛,一般可应用消炎止痛药物、中药、理疗、按摩等治疗或配合外用药物等治疗。跟痛症治疗原则是,减少局部压迫,可采用海绵跟垫、矫形鞋、石膏外固定;局部理疗或热敷; 痛点封闭,例如用醋酸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龙、普鲁卡因局部注射;还可外敷活血通络的中草药;消炎止痛类药应用,例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骨刺切除、蹠腱膜附着处松解或胫后神经跟下支切断术。平时应该选择软底有吸震效果的鞋子;也可多做些蹲下起立的运动。

  针灸方法治疗足跟痛效果也不错,可选择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针丘墟、太溪、复溜、昆仑、以及小腿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另外根据全息理论,手腕部的大陵穴也可选用。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大家好,我是中医推拿保健师巧玲,很高兴继续今天的分享,主题:脚后跟疼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如果这类人群属于中老年人,那么脚后跟疼,鱼骨刺,肝肾虚弱,湿热,风湿,类风湿,痛风的都有关系和经络,血液循环不好,受凉受风,受湿都有关系,所以具体的需要惊喜,详细的确诊。



其次,如果这类人群属于年轻人呐,多半是由于脚后跟的跟借几借韧带软组织附着的地方出现软组织的炎症呐,主要的病因和孤独行走,过度负重,局部刺激,年龄都有关系。可能是穿对女性来说,穿高跟鞋的概率太大,导致的这种情况;或者针对运动员来说,没有得到很好的热身和放松训练而导致交换更负重太大引起的。



最后,那如果这类人群属于青少年人群,那可能是在平时运动走路过程中,出现崴脚的情况居多,从而导致的脚后跟会出现局部的疼痛,那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按揉脚后跟,来帮助缓解这种情况,平时走路的时候不可以操之太急的,避免再次出现崴脚的情况。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对自己有一个更换的了解和认识,你可以评论区回复你遇到的问题,感谢信任,再见。


中医推拿保健师巧玲


脚后跟疼痛是很常见的症状。虽然不是什么危及生命的大病,但疼起来也让人坐立不宁,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

脚跟痛最常见原因之一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穿过脚底的一层厚厚的纤维结缔组织,从脚跟骨一直连接到脚趾,并且支撑着足弓。

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足底筋膜就像一个减震的弓弦,支撑着我们的足弓。走路时,当我们的脚着地的时候,会拉伸足底筋膜。如果拉伸的张力或压力太大,就会在筋膜上产生小的撕裂。反复拉伸和撕裂会刺激足底筋膜并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疤痕组织,在走路和站立时就会疼痛。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具体的引起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尚不清楚。

足底筋膜炎通常会引起尖锐的刺痛。

多为单侧。

最常见的部位是脚后跟中心地带

疼痛往往发生在早晨刚床时头几步或者休息过后开始走路的时候。 当你站起来,多走动一会儿,疼痛通常会减轻,但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可能又会卷土重来。疼痛通常在运动完休息一会后会加重,而不是在运动过程中。

危 险 因 素

虽然有时足底筋膜炎并没有明显的原因,但下面这些因素会增加发生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 年龄。足底筋膜炎在40至60岁之间最常见。

  • 某些类型的运动。对脚后跟和附着组织造成很大压力的活动,如长跑,弹跳活动,芭蕾舞蹈和有氧舞蹈都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的早期发作。

  • 脚部力学。扁平足,脚弓过高或者走路姿势异常,都会影响站立时体重的分布方式,给足底筋膜带来额外的压力。

  • 肥胖。多余的体重对你的足底筋膜自然是额外的负担。

  • 需要长期站立的职业。长时间的站立可能损伤足底筋膜。

并 发 症

忽视足底筋膜炎可能会导致慢性足跟痛,影响你的正常活动。 因疼痛而改变走路的方式还可能会导致脚,膝,髋或背部的问题。

诊 断

根据病史和体检进行诊断。 医生会检查压痛部位,痛点的位置可以帮助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影像检查

通常不需要影像检查来确诊。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拍X光片或做磁共振成像来排除其它可能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例如压力性骨折或神经压迫等原因。

有时X光片显示从脚后跟有向前突出的骨刺。 在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是骨刺引起了脚跟疼痛,需要手术切除。 但是后来发现许多有骨刺的人并没有脚后跟疼痛而且手术去除骨刺也没有改善症状。所以,目前认为,骨刺本身并不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有些骨刺可能会引起足底筋膜损伤,产生炎症反应才导致疼痛。

治 疗

药物

止痛药如布洛芬(Advil,Motrin IB等)和萘普生钠(Aleve)可缓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保守疗法

大多数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在几个月的保守治疗后可以恢复。这些治疗包括休息、冷敷痛点、伸展运动来舒展足底筋膜和跟腱、力量训练等理疗来加强小腿肌肉的力量,稳定你的脚踝和脚后跟。理疗师也可能教你使用运动贴布来支撑你的脚底。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动作。

拉伸运动来舒展筋膜

加强小腿肌肉和跟腱的力量

拉伸运动

舒展筋膜

硅胶垫对某些人也可以缓解疼痛

  • 夜间夹板。物疗师或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在睡觉的时候戴一个夹板,用来拉伸小腿和脚弓。这样足底筋膜和跟腱在夜间处于深长的位置,有利于伸展。

  • 足弓支撑。医生可能会开个处方,使用现成的或定制的足弓支撑(orthotics)来将压力更均匀地分散到脚上。

如果保守疗法几个月后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

  • 注射/封闭。将一种类固醇药物注射到疼痛区域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不建议多次注射,因为它们可以削弱你的足底筋膜,并可能导致其破裂。最近的疗法是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减轻组织破裂的风险。

  • 体外冲击波治疗。把声波打到脚后跟疼痛区域以促进愈合。通常用于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足底筋膜炎。 可能会导致瘀伤,肿胀,疼痛,麻木或刺痛。虽然这个疗法有一些很有希望的疗效,但是并没有显示出持续的有效性。

  • Tenex疗法。一种无需手术的微创疗法,可以去除足底筋膜炎的疤痕组织。

  • 手术。个别情况下,需要手术将足底筋膜从脚后跟骨上剥离下来。只有在疼痛严重且其它一切方法都失败的情况下,才是一种选择。副作用包括脚部的足弓支撑力减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