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这个8月,每日优鲜便利购注册成立一周年;同一个8月,曾在40个城市进行“占位”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决定大范围“撤离”;而一同“撤离”的,还有此前在“占位”争夺赛中“拼了命”的员工。只是,在“一地鸡毛”的无人货架行业,每日优鲜便利购还能坚持多久,无人知晓。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撤柜引发的被离职

8月21日,坐标,杭州。

“公司写字楼里,每日优鲜便利购的货柜还在啊,每天都有人骑着电动三轮来补货。”在智能零售行业,既是从业者又是观察者的磊子说。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转天中午,磊子发来一张图,是每日优鲜便利购的货架,还附了一句说明:“补货补得很饱满吧。”之所以有这么“奇怪”的对话,是因为杭州,也在每日优鲜便利购“撤离”名单中。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8月开始,仅剩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北上广深8地仍有无人货架;原来全国有40个城市有无人货架;很多区域的产品都在1折甩货……

”一知情人士称。据他了解,公司方面宣布大范围撤柜,始于7月。而撤柜就意味着需要有人离开,可如果公司出面“裁员”,就要支付较高的补偿,于是他们拿出了考核的武器。

公司制定了类似末尾淘汰的考核机制,将员工分成了两大类——转正的和非转正的,可不论哪一类,哪个KPI都相当难完成,完不成,就只能离职。”一经历了离职的非转正员工称。

撤柜裁员的标准是,未转正员工如完成KPI可多拿半月工资,转正员工完成KPI可多拿1月工资,但转正员工未达到上个月KPI,则未拿到赔偿工资……前述员工说,此次遭受被离职待遇的员工少说也有上千名了。而他,只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来,自己和小伙伴们经历了一场因公司决策改变而引发的被裁员事件。

公开信息显示,每日优鲜便利购,全称北京每日优鲜便利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同年12月拿到了近2亿美元融资。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如今也是8月,每日优鲜便利购满岁。可2亿美元,能烧多久呢?

现实是,进入2018,GOGO小超、领蛙、七只考拉、果小美、猩便利等无人货架公司节节败退、纷纷倒下。而每日优鲜便利购,“看上去,不错。”

每日优鲜便利购,进场晚,如今在行业口碑也还不错,如果已经有了撤柜计划,而我所在写字楼的货柜还在的话,还有一个可能是,他们会保留部分优质点位。

”磊子说,或者,他们正在考虑转型,毕竟无人货架领域又有新的、智能化的货柜诞生了。

事实上,如今的无人货架行业,多少有些“一地鸡毛”的尴尬。站在风口时的高歌猛进和一个公司短时间内十几亿的亏损,都让人倍感惶恐。如今,就连激进又敢冒风险的投行都变得谨慎了。

无人货架,我们不投,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或许有的机构喜欢。”一位帮助上市公司寻找好标的的投行朋友笑言,笑容里满是深意。

每日优鲜拿什么扛

今年4月,坐标,武汉。

彼时,无人货架还很火,在某首屈一指的高档写字楼里,一家有着500位员工的公司茶水间里,摆放了包括每日优鲜便利购在内的11个无人货架,它们来自8家不同的公司。遗憾的是,11个货架上的商品都大同小异,而区别只在货架上。或开放式、或组合式、或封闭式,难道无人货架的核心竞争力是货架不成

无人货架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其中的逻辑是,我们把货摆到了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公司里,拦截的是便利店的生意。场租成本很低,又无营业人员的成本。通过互联网思维完成规模化后,消费频次也很高,另外,他们可以根据场景来匹配产品,比便利店更便于做品类优化……可纵然优势再多,居高不下的货损却是很难破解的难题,至今也没有好方法。”一行业人士说。

令磊子好奇的,也是这个。他说,其他的公司都倒下了,每日优鲜便利购是如何控制货损的呢?从本质上看,每日优鲜便利购与其他已经倒下的无人货架公司并无太大差别,其他公司都在亏损,每日优鲜便利购应该也很难盈利,虽然其母公司在产业链前端有一定的优势,但与高额的货损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母公司、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天眼查显示,最后一笔融资发生在2017年3月,C+轮。

对部分人来说,手机上那个粉色的每日优鲜APP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水果、蔬菜、零食、乳品……下单即可到家。这是每日优鲜的核心业务,而便利购则是其核心业务之外的延展。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于每日优鲜而言,无人货架具备获得客流的几大要素,高频、刚需、便利、即时;也是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向线下延伸的一种战略。可以完成O2O的零售闭环。”据前述知情人士称,无人货架业务已经占到了每日优鲜整体业务的25%。

数据显示,在无人货架的主流企业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在点位占比、日转化率、市场综合占有率方面,分别以74%、9.8%(行业均值6.2%)、55%的占比优势领跑市场。

而公开信息显示,每日优鲜是盈利的,那么盈利的每日优鲜去反哺其便利购项目也未尝不可。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言之,每日优鲜便利购自身,盈利困难。

货损,是无人货架公司的噩梦。除了运输途中的“自然”货损,还有员工层面的监守自盗和消费者端的“免费吃”。

“我也免费吃过几次。”磊子说。至于为什么,大家都免费吃,东西摆在货架上,根本没什么防护措施,更重要的是,“我是从业者啊,我就想看看对方会不会给我打电话……我还见过有的员工把货放进去后,拍张照片就把货拿走卖掉了。”

在磊子看来,靠自我约束这事儿,本就不靠谱,甚至会出现破窗效应。

无人货架是伪命题

前述被离职的员工是3月份加入到每日优鲜便利购阵营的。可实际上,彼时的无人货架行业,震动已经开始了,一些前期名声在外的项目应声倒下。

可每日优鲜选择了逆势而上。

每个BD(类似于销售岗)被分到相关区域后,通过对区域内写字楼的陌拜签订了场地进驻,以武汉为例,BD无责任底薪4000元,平均月收入8000-9000元;平均月签单数为10单,最多20单。3-4月,每日优鲜便利购的市占率、用户数和营业额均为行业第一,与此同时,开始陆续出现补货能力差,货损率提高的情况,运营成本增大的问题。”他回忆说。

就像“黑色星期五”,坏消息接踵而至。

5月,公司传出消息,“无人货架要更改模式”。6月,公司提出BD转为合伙人制,即合伙人交给公司1-2万元押金(区域不同押金数额不同),合伙人自己选定区域(不可挑选区域内点位,即选择区域,区域内点位全部打包绑定),选择区域后自行补货(自己补货或招聘补货物流团队),每月销售额的20%减去实际货损率,才是合伙人能够拿到的数额。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目前合肥、成都已转为合伙人制,但无盈利。如不愿转做合伙人,可等公司消息(此时不转做合伙人的BD,公司不再安排开发任务,无责任底薪也降至每月2000-3000元)或转做运营(但公司并无转岗的实际行动)。后来公司提高BD的KPI,开始了变相裁员。

在他看来,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转嫁货损风险,苛待员工。居高不下的货损和运营成本,导致公司没有利润,一直在亏钱。互联网思维下,公司选择了快速扩张,但在扩张的过程中,后续的运营管理跟不上,导致点位越多、亏损越高……

如今,每日优鲜的便利购项目虽不能说“失败”,但不难看出,要想活得好,并不容易。

一周前,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日优鲜便利购,经历了从Hunter(猎人)到Farmer(农夫)的转变,从快速获取市场转向精耕市场。”

报道指出,零售业界资深人士魏家波认为,如果企业自身完成了从Hunter型向Farmer型过渡,你就会发现,很多企业所焦虑的运营风险在你面前已经不再是风险了。

报道不曾涉及所谓精耕是否包含战略收缩,倒是提及了未来,智能化对无人货架的重要性。

“行业里不少无人货架公司在鼓捣智能便利柜,比如人脸识别,扫码打开柜门等,柜门打开后,如果有货品被取出,柜门关上后,会自动扣款。可又如何呢?”磊子反问。

是啊,这是否回到了文章开始的那个起点,难道无人货架的核心竞争力是柜子吗?

“成本几千、近万元甚至两万元的智能柜,能给无人货架行业带来根本性的逆转吗?不大可能。而柜子的成本又将是企业一项很大的开支。一定程度上,无人货架就是个伪命题。”磊子强调。

独家|每日优鲜上演千人大撤离,在中国玩无人货架就是“找死”!

如今,每日优鲜便利购那些被离职的员工们都逐渐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只是,提及往事,他们总免不了唏嘘和无奈,说的最多的便是“努力白费了”“公司缺乏担当”。

而在前述离职员工看来,彼时的3月,公司可能并没有想清楚,领导们只强调点位、市占率,可产业链的“后方”却无法支撑快速扩张,而如今的撤离,也就在所难免……虽然当时,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认为,别人家的倒霉故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有关每日优鲜便利购的发展现状、未来策略、是否盈利、员工的被裁员处理以及“撤离”情况等问题,截止发稿,每日优鲜官方未能给出回复。

©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