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強力推進「兩港三網」建設 5年內或有3高鐵9站點

惠州強力推進“兩港三網”建設 5年內或有3高鐵9站點

惠州機場,一架架飛機載著旅客,飛往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城市;惠州港通用碼頭,一艘艘貨輪鳴笛起航,前往青島、唐山、臺灣高雄的碼頭……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過去幾年,惠州成功實現通高鐵、通城際、通民航。可以說,我市已初步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協調發展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

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對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此,市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更具綜合實力的區域樞紐。未來五年,我市“兩港三網”建設將全面提速,陸海空立體化交通體系更趨完善,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全面融入廣州、深圳、香港特大城市“30分鐘生活圈”。

依託惠州機場打造空港經濟區

“恭喜你成為惠州機場第50萬名旅客!”12月3日上午9時30分,市民沈勇海剛在惠州機場值機大廳辦理完值機手續,便收到機場工作人員送上的鮮花和祝福。

自2015年2月5日通航以來,惠州機場運營首年旅客吞吐量便達到37萬人次。如今,隨著2016年旅客吞吐量達到50萬人次,惠州機場正式進入第二檔次中小機場行列,預計今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55萬人次。

隨著11月2日開通南寧和濟南航線,目前惠州機場已開通11條航線,通航12個城市,引進8家航空公司。記者從惠州機場瞭解到,惠州機場北京、成都、昆明、重慶等航線客座率長期保持在75%以上,其他航線旅客也同步增長。截至今年10月,惠州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3091噸,同比增長191%,產品包括高端電子產品、生鮮食品、鮮花、服裝等。

依託惠州機場打造空港經濟區,是我市“兩港三網”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發展空港經濟,一方面要以機場業務為核心,發展航空客運、貨運、物流、機場購物、休閒度假、商務旅遊等傳統港區產業;另一方面要依託中樞機場的區位優勢,發展具有臨空經濟特色的產業集群,起到區域經濟“發動機”的作用。

惠州機場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針對惠州電子工業發達、航空物流需求旺盛的特點,惠州機場已考慮結合政府產業規劃,從創新貨站管理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益等方面入手,推進區域航空物流基地建設。

對此,市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惠州機場二期和空港經濟區建設,謀劃發展通用航空,建設航空大港。

關於空港經濟產業園的規劃,我市一直在緊鑼密鼓推進。

2015年8月24日,《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總體規劃(2014-2030年)》經市政府批准實施。根據該規劃,空港經濟產業園位於惠陽區平潭鎮,平潭鎮定位為我市的航空交通樞紐,以臨空產業為主導,現代農業為特色的生態型城鎮。

去年,我市將惠東縣梁化、大嶺鎮部分地塊納入空港經濟產業園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其中,惠陽區內約19平方公里,惠東縣納入梁化和大嶺鎮部分用地,約7平方公里。

計劃成立發展基金促進港口發展建設

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一期工程現場,施工人員正為煤炭碼頭年底試運行爭分奪秒加緊建設。目前,碼頭堆場的鬥輪堆取料機軌道已經開始鋪設,總價值超過1.6億元的4臺卸船機即將到港安裝。

與空港相比,惠州的海港發展底氣更足,前景更好。

近年來,惠州港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2011年,惠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全國中等規模的沿海港口。2014年,惠州港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實現歷史性突破。

目前,惠州港擁有港口經營企業41家,建成生產性碼頭泊位43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2個,其中30萬噸級和15萬噸級泊位各2個,開通惠州至臺灣、惠州至鹽田、惠州至唐山等8條內外貿航線。

惠州市港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惠州港已基本具備水路、鐵路、公路、管道和航空等較為完善的港口綜合交通集疏運輸體系,可與京九鐵路、惠大鐵路形成“鐵水聯運”,與東江水運形成“河海聯運”,與惠州機場形成“空海聯運”。

未來五年惠州港如何發展?市黨代會報告提出,推進惠州港擴區提質,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提升港鐵聯運水平,儘快進入億噸大港行列。

鑑於此,惠州港將立足我市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積極打造國家級綠色安全石化綜合保稅園區。同時,建設新興臨港產業示範區、藍色海洋經濟示範區,把惠州港打造成為現代產業港、物流港,成為惠州經濟騰飛的“藍色引擎”。

市港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要把握“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的機遇,加快惠州港對外對內交流合作。

外貿方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港口的交流與合作,堅持內外需協調、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構建開放型發展港口。內貿方面,加強與唐山港的全面合作,共建“南北物流通道”。以“河海聯運”“鐵水聯運”等方式,參與建設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實現惠州港貨物通道延伸至東北、華北及東北亞地區。

記者瞭解到,我市計劃成立港口發展基金,由政府投入“種子”資金,通過母、子基金鍊式傳導放大,下設臨港產業園區發展基金、港口物流發展基金、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等3個子基金,引導帶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我市港口發展建設。

一座城市三條高鐵線路九座高鐵站

在惠州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中,軌道交通佔據重要地位。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開通運行。如今,週末到潮汕地區和廈門遊玩已經成為惠州市民的一種休閒生活方式。

今年3月底,莞惠城軌惠州段通車運行。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和鐵路總公司今年7月印發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勾畫出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惠州作為未來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的交會區域將迎來多個站點的佈局。

對此,市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贛深高鐵、廣汕高鐵等項目建設,啟動深惠城軌、惠州地鐵1號線及深圳地鐵14號線延長線規劃建設,力爭軌道交通突破500公里。

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左右,我市將形成“一座城市三條高鐵線路九座高鐵站”的路網格局。其中,贛深高鐵分別設置博羅北、惠州北和仲愷站等3站點。廣汕高鐵設置羅浮山、博羅、惠城南、惠東西等4個站點。已建成通車的廈深高鐵佈局惠州南、惠東站等2個站點,共計佈局3條線路9個高鐵站。另通過站點間聯絡線的設置,惠州北站等多個站點形成樞紐站點,同時實現與廣州、深圳等地區的接駁。 (下轉A4版)(上接A1版)

“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網疏通城市脈絡

如果說空港和海港是核心樞紐,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是大動脈,高速公路則是一座城市的主要脈絡。

“十二五”期間,我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08公里。武深高速公路博深段、廣惠高速東延線(惠州海灣大橋)、惠大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博羅段、大廣高速龍門段、惠深高速公路惠州段改擴建等重點項目陸續建成。

目前,我市通車高速公路達12條,通車裡程位居全省前列。從佈局來看,我市“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成型。“七橫一聯”的高速公路網不僅大大加強了惠州與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交流聯繫,也有利於惠州與潮汕地區的溝通合作;“五縱”高速公路的建設加強了惠州與河源、韶關及湖南、江西等地區的聯繫。

未來五年,我市高速公路建設將繼續掀起高潮。市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武深、河惠莞、河惠汕、韶惠等高速公路惠州段建設,完善“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網,打通與深圳、東莞、河源、汕尾的34條快速通道,力爭高快速路通車裡程突破1000公里。

作為連接粵東地區和珠三角的第二條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建設進展備受關注。目前,潮惠高速惠州段路面鋪設基本完成,計劃本月底通車運營。屆時,市民駕車從市區到潮州可節省約1小時。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建成潮惠高速公路惠州段、從莞高速公路惠州段、汕湛高速公路清遠至惠州段、武深高速公路新豐至博羅段、河惠莞高速紫金至平潭段和河惠莞高速平潭至潼湖段,加快推進惠龍高速、深汕西高速公路前期報批工作,啟動河惠汕、河惠深、龍博高速等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訪談】啟動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線建設

“十三五”期間,惠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推進?市民的出行是否更加方便快捷?市黨代表、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鍾朝陽表示,到“十三五”末,我市將基本建成以高快速鐵路、軌道、公路與高等級航道為主骨架,以兩港(惠州港、惠州機場空港)為核心樞紐,以普通公路為主體,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

根據《惠州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市公路通車總里程將突破14500公里,其中高快速公路超過1000公里,實現所有鄉鎮30分鐘上下高速公路。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全力推進贛州至深圳客運專線惠州段建設,積極推動廣汕客運專線規劃建設,縮短惠州至廣州、深圳的時空距離,打造惠州-廣州、惠州-深圳“1小時交通圈”,使惠州成為國家高鐵網上的重要節點。

同時,我市將加快實施惠州至深圳城際軌道規劃,謀劃惠陽至惠東城際軌道建設,構建串聯惠城、惠陽、惠東,聯繫深圳(前海)的快速城際交通走廊,加快深莞惠一體化進程,使惠州更多城鎮融入珠三角城際軌道網絡輻射範圍。

記者瞭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市將規劃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構建骨架交通走廊,重點連接城市CBD、惠州市中心客運樞紐、高鐵惠州樞紐站(惠州南站)等重要節點。適時開展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啟動惠州市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線建設。

此外,我市將開展廣惠高速小金口至凌坑段、惠河高速惠州段、深汕西高速惠州段改擴建,以及惠河高速平南互通的改造和遷移工作。完善高速公路與普通公路銜接,增設惠河高速白石互通、惠河高速仲愷北互通,深汕高速惠陽西互通,廣惠高速惠州機場互通,廣河高速麻陂互通,改造深汕高速白雲互通。

高標準推進惠州機場二期改擴建

2016年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50萬人次,在國內同類新開通支線機場中處於較高水平。根據規劃,到2020年,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80萬人次,旅客吞吐能力達到4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9500噸,貨郵通過能力達到11000噸。

鍾朝陽表示,為應對快速增長的客流量,我市將高標準(遠期規劃為4E級民用機場)推進惠州機場二期改擴建工作,新建航站樓及相關配套設施。增加航班密度、提升主業發展規模,與周邊大型機場實現“錯位發展、差異化競爭”。改造升級機場服務設施環境,提供更多便民優質服務。逐步培育和壯大區域航空市場,初步形成惠州機場航空城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戴 建 通訊員巫惠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