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融资两亿多如今却只剩35万 共享单车让无数人欲哭无泪

进入7月,几场大雨后,街头无人管理的小鸣单车生锈更为严重。一辆已显陈旧的浅蓝色自行车停在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上,"小鸣单车"品牌名在车身依稀可见,车把上挂着志愿者写的"故障车"卡片,路边商店店主已经不记得这辆车在门口停了多久。同这辆车一起破败且"故障"的,还有它的主人——小鸣单车运营方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三轮融资两亿多如今却只剩35万 共享单车让无数人欲哭无泪

累计注册用户400多万、收取押金超过8亿元,上线一年完成两轮融资。然而不过两年时间,风风火火的小鸣单车便宣布破产。负债高达5000多万元,其中包括11万用户的押金;公司资产仅剩35万元现金和散落各地的单车。近日,相关公告披露,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同意对小鸣单车按每辆12元进行回收。

曾经风光无限的小鸣单车为何落到如此地步?

野蛮生长的小鸣单车

自2016年7月诞生以来,小鸣单车主打南方及二三线城市。这一年,涌现了一股共享单车创业潮,街头上能见七彩缤纷的各色单车,2016年也被称作"共享单车元年"。刚刚出生不久,小鸣单车就公布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该笔投资系由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领投,部分上市公司背景股东跟投。邓永豪随后成为小鸣单车的法定代表人。

三轮融资两亿多如今却只剩35万 共享单车让无数人欲哭无泪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已经看好共享单车这个生意,比如同在2016年9月,"ofo"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

不过好景不长,为了抢占市场,不讲代价、不计成本、不要回报,拼了命地投放产品,依靠实力将对方碾压至死,然后再靠垄断收回先期投入的天量资金,这几乎成了我们共享单车领域最简单直接却又残酷的玩法。不垄断只能死!

香消玉殒没超过两年

近日,记者来到悦骑公司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尚德大厦的办公场所,发现办公室已搬空上锁。该破产案主审法官苏喜平介绍,目前管理人接管的悦骑公司账户资金仅35万多元。

小鸣单车注册用户高达400万人次,不能说小鸣单车集所有荣耀于一身,但也足以证明其辉煌不凡。然而,辉煌也只是一时的,甚至都没能超过两年。

三轮融资两亿多如今却只剩35万 共享单车让无数人欲哭无泪

小鸣单车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进行了投放,但一些城市仅有一到两个线下管理人管着上万辆单车。人员不足导致管理不善,也是其陷入困境的原因。

小鸣共享单车企业资产迅速膨胀又在短时间内大厦倾覆,类似的事件近两年来多有发生,暴露出共享单车行业缺陷的同时,对共享经济下的新型企业管理也敲响了警钟。

小鸣单车折射出的行业毒素

最近一年的时间,众多共享单车退出市场,难道是因为共享单车只不过是借着"共享经济"浪潮玩了一把昙花一现的游戏?或者说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又或者说共享单车在资本浪潮过了以后就难以立足市场,无钱可烧?

三轮融资两亿多如今却只剩35万 共享单车让无数人欲哭无泪

众所周知,共享经济在中国简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国内人口众多,动辄就是上亿的市场规模。利益是最会诱惑人并扰乱其心智的,于是众多企业开始在规模上互相角逐,然而致命的是,企业们仅是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而共享单车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前期烧钱的"游戏",很容易就造成资金链断裂。

如何破局?

回归商业的本质才是未来共享单车必然要破解的瓶颈和难题。进入到深度运营期,我们或许更加应该思考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模式,单纯地依靠线下铺量已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只有真正深度挖掘共享单车的全新模式才能找到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实,现在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共享单车平台的独角戏,用户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共享单车本身同样也是积极地和共享单车平台形成有效互动。因此,未来必然要建立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发挥出平台、用户和共享单车的积极性,真正让共享单车仅仅只是一个由平台独自演绎的独角戏。

三轮融资两亿多如今却只剩35万 共享单车让无数人欲哭无泪

共享单车的往事实在太多。在这激荡三年里,我们看到了多个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新规,限定共享单车投放量以及对押金的监管,看到了共享单车大规模地进军海外,又大规模地退出,更看到了路人甲乙丙丁们对共享单车疯狂甚至有些脑洞大开的破坏。

尽管现在的参赛选手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但共享单车的战斗仍旧没有结束。没有了补贴,竞争虽然激烈,但也变的更加理性,这或许就是激荡三年之后的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