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格」其實是以新病「救」舊病

"拗救格"其實是以新病"救"舊病

“拗救格”其實是以新病“救”舊病

近體格律詩要求以"平平"和"仄仄"的音步來體現抑揚頓挫的韻律之美,使近體格律詩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鏗鏘悅耳。近體格律擂臺評選以正格為入圍客觀標準,促進養成正格創作與審美的良好習慣,無疑對今人近體格律詩創作與審美實踐意義重大。然而,被認可的"拗救格"、"特定格"原來如此……

“拗救格”其實是以新病“救”舊病

一、"平平平仄仄"有一個變化,可以變化為"平平仄平仄",象律句一樣正常使用,可以當成律句的一種"特定格",不算拗句。

二、"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聲的話,就犯了孤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就必須用平聲進行補救,即變成"仄平平仄平",這種情況叫本句自救(換言之,"孤平"病就以"孤仄"救)。

三、對句相救,出現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對句子中。分以下幾種情況(箭頭左為正格,右為出句拗與對句救):

1、出句第三字該平而仄。這屬於半拗,可救可不救。若要補救,則:

出句:仄仄平平仄 --> 仄仄仄平仄(拗句"孤平"出律為舊病!), 對句: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平 (救句以"孤仄"新病出律來救之!)

2、出句第四字該平而仄:

出句: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仄仄(出句"孤平"出律為舊病!) 對句: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平(對句用"孤仄"新病救之!)

3、出句第三字和第四字均該平而仄:

出句:仄仄平平仄 --> 仄仄仄仄仄(這樣的全仄,還有什麼韻律可言?) 對句: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平(全仄的舊病"救"了之後,不就出現了新病"孤仄"嗎?)

在以上三種情況中,如果對句(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仄,就變成了"仄平平仄平",這時,一個平字,就補救了本句的仄和出句的仄,這種情況叫做"一字兩救"。 綜上各例解析,自始至終實質上都是"孤平"格"拗"(舊病)了,就用"孤仄"(新病)來救,還有什麼近體格律可言?。新病"治"舊病,貌似民間"以毒攻毒"之說,這難道不令人啼笑皆非,滑天下之大稽嗎?(大笑)

四、"拗句和拗救,在一首詩裡面一般只出現一次。這個原則很重要,可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掉。筆者見過很多有一定功底的詩詞愛好者不注意遵守這條規則。"(詩友言)

說句實在話,所謂“拗救格”,古人名篇名句意境“好得不得了”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被今人認可,古人並非大力提倡所謂“拗救格”。就當今時代而言,古聲韻系統主要用以學習研究古典詩詞,除了專家學者及少數熟悉偏愛者之外,大多數人未熟悉和掌握古韻。初學若盲目跟風,無異於邯鄲學步,最後連基本的正格也不會了。況且“孤平”歷來被詩家公認是格律詩的“硬傷”,是詩病之一。對一般人而言,創作格律詩,難以保證意境像古人那樣“好的不得了”。那些自以為是,動輒以“因文害義”而“拗救”為由來為自己的“孤平”詩病作狡辯的創作審美態度是不可取的。格律詩之所以至今在大眾中舉步維艱,不能不說與強調格律詩創作審美以“平水韻”和“拗救格”為“正宗”的學派無關。高節奏社會,今人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格律詩創作中去學古人說話做詩,應該與時俱進,響應國家推廣和使用普通話的號召,以“中華新韻”為主流和格律正格來進行詩聯創作審美,使格律詩從少數專家學者手中解放出來,逐步走向大眾化,是有現實意義的。純屬探討交流,無意說服或阻止少數舊韻“拗救”偏執者自己堅持舊韻創作與專攻“拗救”。

關於“平仄”、“音步”、“兩兩交替”、“孤平”和“孤仄”、“三平尾”、“三仄尾”諸多常識多見諸於詩家有關學術論著及詩詞網。不才也在詩詞網和今日頭條探討文章中也有實例論及,歡迎光臨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