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喜欢看电视剧的朋友对《大宅门》这部剧应该不陌生吧,《大宅门》是由郭宝昌出任编剧和导演,剧中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剧情连贯紧凑,老戏骨们也是倾情演绎,将每一个角色塑造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欲罢不能。正是因为如此,《大宅门》成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璀璨的一颗明珠。

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剧中的主角白景琦白七爷是一个个性张扬,天马行空,聪敏绝顶,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人。他从小顽劣,交日本朋友,杀德国兵,与仇家女私订终身。青年时代被亲生母亲赶出家门,后来凭自己努力光宗耀祖。他一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他有孝道、有诚信、有德行,是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正因为白七爷个性鲜明深受观众喜爱。很多人想知道白景琦是虚构的,还是真有历史原型?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原型是有,他就是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

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乐镜宇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2代孙,也是同仁堂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个性。乐镜宇在众兄弟中最不被父兄们看好,如同白景琦一样,伯父乐朴斋曾对乐镜宇说:“将来不许你从事药业,这行饭你吃不了。”乐镜宇受了刺激,努力钻研,潜心学医,练就了一手医术。

后来1907年乐镜宇机缘巧合在济南创办了宏济堂。如同大宅门里一样,宏济堂很快做大,成了江北三大名堂之一,乐镜宇始终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家传规矩。1909年,乐镜宇他另辟蹊径,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因此东阿阿胶也成为宏济堂的名牌,年产阿胶5000公斤。1914年阿胶获山东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可谓行业之冠。

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宏济堂对员工要求很严,不仅要求员工熟背《 药性赋》、《 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还有传之后世有的“五不要”:不孝敬父母者不要,不忠实朋友者不要,对人无礼者不要,不讲信誉者不要,不讲仁义者不要。乐镜宇要求他们不仅要学做买卖,还要学做人、学仁术。因此,能在宏济堂做事的店员都是德艺双馨。

而且在宏济堂堂厅上挂着“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的对联,还给穷苦人家免费施药。抗日战争爆发后宏济堂积极支持抗日活动,给八路军根据地运送药品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不管世事,后于1954年去世。

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看完乐镜宇的一生,是不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没错乐镜宇的一生就是白景琦的一生,同样的轨迹,同样的传奇。另外大家不知道的是,《大宅门》中的导演及编剧郭宝昌先生,就是乐镜宇的养子。郭宝昌先生本不姓郭,而是姓李,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死后,他被母亲卖掉。郭宝昌曾说过:“我的养母郭榕当年在同仁堂给老太太当丫头,乐家四爷乐镜宇招她为二房太太,我便随养母来到乐四爷处,成了他的继子。当时乐镜宇已70岁,我的养母只有26岁,为了防老,收我为养子。乐四爷自己有好几个亲生子女。根据家族的规矩,我随了母亲的郭姓。”

这个情节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这不就是香秀收养天赐的情节吗?郭宝昌先生在剧中不就是天赐的原型嘛。

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郭宝昌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养父:“我的养父是影响我一生的人,他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他宽容大度、处事潇洒的性格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暴戾,及唯我独尊的脾气也毁了不少人。所以,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形象呈现给观众。”

他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传奇色彩不输白景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