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縣撤縣撤區,濟南市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

近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網站發佈消息稱,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根據民政部公佈的一批山東、湖南等省撤縣改市行政區劃變更信息,啟動數據快速更新機制,及時更新上線了相關行政區劃名稱及位置信息。

更新後的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原濟南市濟陽縣變成濟南市濟陽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為國家測繪局直屬事業單位,加掛“國家測8繪檔案資料館”的牌子。

濟陽縣撤縣撤區,濟南市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隨後,濟南市政府網站公佈濟陽縣撤縣設區新聞,濟陽縣撤縣設區確定。

濟陽縣撤縣撤區,濟南市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濟陽位於濟陽縣位於魯西北平原的南部,人口只有50多萬,GDP只有300多億,為何濟南市政府急於將濟陽縣撤縣設區?

2001年,濟南市政府提出章丘市,濟陽縣撤縣(市)設區。

2003年6月,山東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濟南“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十字戰略。

2016年,章丘市撤市設區。

2016年,山東省政府印發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打造濟南都市圈,濟南攜手德州、泰安、聊城、萊蕪、淄博、濱州6個城市組團發展。如果說章丘是濟南聯繫萊蕪、淄博的橋頭堡,那濟陽就是濟南聯繫濱州的橋頭堡。

濟陽縣撤縣撤區,濟南市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2016年12月,濟南市委明確提出:濟南未來的發展必須瞄準和實施“北跨”,通過“攜河”發展,讓黃河成為城市的內河,推動濟南由過去的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

2017年,濟南市制定出臺了《三年行動綱要》,濟陽定位省城次中心我市提出把濟陽定位為省城次中心,支持濟陽撤縣設區,將濟陽正式納入濟南城市框架中。

2018年1月,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支持濟陽縣撤縣設區,實現黃河“千年一跨”破題起勢。

2018年7月,濟陽縣崔寨、孫耿、太平撤鎮設辦,劃歸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委會代管。

濟陽縣撤縣撤區,濟南市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濟陽撤縣設區後如何建設?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是濟南市實施攜河北跨戰略的“排頭兵”,濟陽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的“最前線”。推動濟陽立足省會城市綜合優勢,規劃建設黃河南北融合發展的城市新區,帶動黃河北片地區的發展,有序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濟陽將突出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形成千億級集群。按照以城聚業、以業興城的謀劃,把濟陽建設成為“產城”高度融合、宜居宜商宜業的濟南城市次中心。

濟陽縣撤縣撤區,濟南市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隨著濟南市政府北跨黃河的戰略,三橋一隧的建設,軌道交通M2線的規劃,濟南北跨將成為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濟南由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的跨越發展,省會濟南的城市版圖緩緩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