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调理才暖宫……

“宫寒”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调理才暖宫……

这些年的宫斗剧中,很多喜欢用嫔妃“宫寒”影响了生育的桥段。

“宫寒”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调理才暖宫……

生活里,也不乏对于这一“病症”的判定:

“手脚冰凉,你宫寒了”

“备孕好久没成功,一定是宫寒”

“痛经?你一定是宫寒,做做暖宫保养吧”……

相信很多女性都听过“宫寒”这个词,它在养生保健机构几乎成为女性身体问题的万金油,仿佛所有的妇科疾病都可以用它来解释。那么,中医到底有没有宫寒这个概念呢?宫寒会造成什么疾病?宫寒又该如何预防?

“宫寒”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调理才暖宫……

“宫寒”是一种疾病状态,不是专有病名

“宫寒”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宫寒经闭,不孕病,温经汤。”此后历代中医论著中都有对宫寒的描述。

从中医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宫寒”确实存在,但它并不是一个专有病名,和“宫冷”、“胞胎寒”表述不同,但含义相同,都是描述胞宫寒冷。

因此,将“宫寒”表述成一种症状、疾病状态或者疾病的机理更为准确。把“宫寒”深入剖析一下。宫,有广义、狭义之分;寒,有实寒、虚寒之别。

狭义的“宫”,即子宫,《黄帝内经大词典》中将“胞”释义为“子宫”。广义的“宫”指的是胞宫,包含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周围的毛细血管、神经、韧带等。

宫寒也有虚实之分。实寒指饮食贪凉、外感寒邪等外寒侵入人体,停滞胞宫而导致的寒证,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绞痛,常伴月经后错、月经色暗有血块;虚寒则指人体平素脾肾阳虚,机体失于温煦,寒从中生,“内生之寒”凝聚胞宫,常表现为小腹隐痛,月经量多、色淡,出血不止,伴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等。

所以说,宫寒是妇科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专有的病名。

“宫寒”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调理才暖宫……

宫寒分虚实,必须辨病机而施治

既然宫寒是一种妇科功能失调的疾病状态,那么,经孕胎产乳杂病都可以因为宫寒而导致相应的病状。

临床发现,无论是寒凝血瘀的实寒,还是脾肾阳虚的虚寒,以痛经、不孕、闭经、月经后错、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恶露不绝、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最为常见。但虚实会有不同的全身和局部症状,需要专业医师识别。

实寒的治疗,宜以温化寒湿,兼以行气活血,治疗常以温经类药物为主。

虚寒、实寒均可以通过辨证取穴进行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

实际上,宫寒症状之外,还有时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引起痛经、不孕,同时可能有较重的瘀血和痰湿的病理机制,所以有时需要中、西医相结合,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治。

“宫寒”到底是个什么鬼?这样调理才暖宫……

宫寒能预防,要从衣食住行做起

宫寒的预防和中医的养生观一致,需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注意。

这些不健康的行为,特别容易引发宫寒:

喜欢对着空调冷气吹

穿露脐、低腰装

爱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过度的节食和减肥

常熬夜、压力过大

流产和经期不注意保暖

一些养生保健机构所谓的“暖宫”措施,我们通过日常衣食住行就可以做到,大家不要被“宫寒”这个高深的词汇吓坏了,也不要被所谓的保健措施给忽悠了。中医的疾病观是辨证论治,宫寒与否需要通过中医医生的专业判断,不能一概以“宫寒”论之。

下面这些方法,有助于女性们能保养好自己,远离宫寒带来的困扰。

饮食有节

不可贪食寒凉之品,如绿豆、苦瓜、凉瓜等,尤其应注意少喝冷饮;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花生、洋葱,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主动化解体内寒气,长期坚持对调理宫寒十分有益。

保暖

不穿露脐装,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生理期保健

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盛之处,不要带着月经游泳等。

多运动

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气血流通,寒湿不易留滞。

艾灸

秋冬季节,可以用生艾叶50g~100g、红花20g、透骨草50g,用纱布袋子装好放蒸锅里蒸10~15分钟,温热后用小袋子装好敷在小腹(注意月经期不能用,痛经患者最好在经前敷)。或者用上述这些药材,煮开10分钟后,每天用来泡20分钟的脚。

最后再送上几个食补小方,让你的身体暖起来: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适合于女性温补的经典药膳。

做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将羊肉焯水后切成肉条,当归、生姜洗净后切大片,用纱布松松捆扎好。用砂锅大火煮开,去浮沫,再用微火煨两小时左右至肉烂即可,吃肉喝汤。

2. 红花暖宫蛋

来月经的第二天起,每天早晨吃一枚“红花暖宫蛋”,连吃九天,此为一个“疗程”,能缓解宫寒症状。

做法:将1.5克藏红花,合蛋打匀,蒸熟食用。

3. 姜枣茶

每天午餐后喝一杯姜枣茶,能主动化解体内寒气,长期坚持十分有益。

做法:将鲜姜切丝,干枣用温水后去核,切成小块,一同倒入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可反复冲泡饮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