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明确表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国家外汇管理局明确表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最近外汇市场的一些现象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持续贬值引起了各方关注,监管部门也注意到这一现象及其外汇市场相关数据的变化,央行在8月3日宣布,自8月6日起,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从0调整为20%。此消息一出,离岸人民币汇率暴涨逾5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也回升至6.83左右。

为什么央行突然出手?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央行的答复很明确,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央行作出了上述决定。

无独有偶,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日召开的2018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也明确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下半年将综合施策,打好防范化解外汇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外汇市场的良好秩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显然,监管部门的目的就一个字,“稳”。对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言,不能形成人民币持续单边贬值的现象,尤其是预期。因为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在外汇市场形成某种“羊群效应”。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至20%的重要原因,是要用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来进行调节。

而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此前就曾是稳定外汇市场的一种工具。2015年“8·11”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人民银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2017年9月,随着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恢复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央行又及时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

远期售汇业务本身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但如果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对汇率的某种贬值或升值的预期强烈,就会影响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远期购汇行为及其预期,相反,这种行为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即期汇率,这样的一种顺周期行为就容易演变成“羊群效应”。

对于企业而言,并不用担忧这一政策对企业购汇的影响。因为外汇风险准备金由金融机构缴存,不对企业。企业可按现有规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作为企业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质不变。但为满足缴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要求,银行会调整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从2015年的经验看,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对于遏制远期售汇业务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更为重要。

当前,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球外汇市场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波动与预期也变化莫测。从中国的角度而言,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仅对中国有利,对维护全球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这一点,中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积极作用已经为全球所共识。今天,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国,同样会坚守“稳”的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