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关注我们

走在智慧社区领域最前沿

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对于物管行业来说,目前扩规模仍是主旋律且是企业未来发展王道。”

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昨日,碧桂园服务(06098.HK)正式登陆港交所,自去年A股IPO折戟之后,终于取道港股完成了其分拆上市计划,并以市值225.5亿港元超过绿城服务(市值209.44亿港元)一跃成为港股物业服务第一股。

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最新市值数据截止至2018年6月20日17:05分

从2014年彩生活敲开资本市场大门,到今天碧桂园服务的成功挂牌,已有8家企业登陆香港主板,1家在A股上市,62家挂牌新三板,物业板块正在成为千亿级房企比拼的新舞台。

由于此前物管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和商业模式不被看好,所以物管一度被认为是“低值行业”。但安信证券指出,目前香港交易所已有多家物业公司上市,一方面可以看到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物管行业,大企业也在跑马圈地构建自己的业务围城,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物管行业的潜力。

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与瓶颈触手可及的房地产开发行业不同,物业管理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代。

以碧桂园服务为例,其2015年-2017年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稳步上升,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5.9亿元、17.74亿元及26.34亿元。

在消费升级、存量物业面积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物业管理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国海证券预计,到2030年物业行业潜在市场规模超过1.3万亿元,相比当前行业规模存在2倍以上成长空间。而目前行业竞争尚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的收入市场占比不到0.5%,整体呈现大行业、小龙头的竞争状态。

在房地产企业纷纷将“如何快速做到千亿”列为工作重点的“规模化时代”,作为房企重要业务组成的物业板块,也毫不例外地进入到了并购洗牌阶段。

以彩生活为例,在香港完成上市后,2015年先是以3亿元并购开元国际100%股权,后又在2016年收购了万达物业。雅生活在2016年先以10亿元收购绿地物业,后在2018年以2.05亿元收购紫竹物业,而万科物业则在2015年入股了卓弘物业和北京佰嘉物业,并在同年收购东莞卓圣物业……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物管百强累计收购企业数达

300多家,累计收购管理面积超过6.2亿平方米,占百强两年管理面积总增量的27.78%。

兼并整合之后,物管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从2007年的不足500万平方米上升到2017年的3163.83万平方米,管理项目个数均从40多个增长到178个。2017年,物管百强企业市场份额已升至32.42%。

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规避风险,提升利润,放眼社区增值服务

对于众多房企来讲,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利润,除了调整企业组织架构等措施降低成本之外,不少房企也开始探索“轻资产”模式。

“轻资产”模式指的是从赚取资产升值收益(重资产模式)走向赚取增值服务收益,包括代工品牌溢价、物业管理、商业运营、其他衍生收益以及地产基金等多元地产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提成收益。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楼市正处于存量房时代,购房者(社区居民)的需求将转向品质或增值服务的提升,这意味着在存量房市场领域物业公司可以大有所为,并且也有利于企业提升企业利润率、规避市场风险。对于万科、中海、绿城、保利等品牌房企来说,要实现“轻资产”转型,提升利润率,规避以销售为主的规模化的市场风险,把握资本市场“风口”来临的阶段,布局物业管理行业及提供增值服务必不可少。

从物业管理行业现状来讲,单纯依靠物业管理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对于开发商来讲,当前大规模布局物业管理项目打造万亿大平台,其实是资本市场“风口”来临的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服务接口(社区业主),为了更好的把握好C端消费者需求的接口,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为这些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最终获得增值服务收益。

从业主的需求来看,其实,业主的需求是繁杂的,除了最基础的安保需求外,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开发商们要加码生活服务领域,那么首先就要看房企的洞察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开发商能否从中挖掘共性的、高价值的需求,并在服务载体上紧跟时代创新,形成自己的增值服务的特色,是决定这个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物业市场正迎来弱肉强食的兼并整合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