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安防信息化如何搭上社區大數據的便車?

物業安防信息化如何搭上社區大數據的便車?

在經濟技術不斷髮展的時代進程中,大數據及互聯網在不同領域中不斷滲透,深入到各行各業,不僅為自身拓展性帶來基礎保障,也為各行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物業管理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多數物業管理企業開始直面“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化”的衝擊,逐漸走上智慧化轉型的快車道。

在當前的智慧社區發展前景下,傳統社會治安防控特別是小區的治安防控管理方式,已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居民社區是社會管理的最小單元,也是人、財、物較為集中的單位,因此作為物業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社區安防必須最大程度地融合業務需求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努力打造“智慧小區”,實現社區安防的全方位感知。

物業安防信息化如何搭上社區大數據的便車?

物業安防信息化的必要性

社區技防建設滯後。不少傳統小區出入口較多,卻沒有鋪設監控設備、門禁識別、保安值守等安防措施,即使裝有傳統的視頻監控、門禁系統、周界防範系統等,但普遍存在存儲時間短、文件格式不統一、數據接口不匹配等問題,同時這些設備數據基本未接入物業統一數據平臺,難以實現統一管理。另外,設備故障率相對較高,因為缺少定期檢修機制,維修經費難落實,導致監控故障比例高,探測設備靈敏度下降、電視監控設備老化等情況較多。

社區人防管理缺位。多數小區存在保安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僅能滿足有人值守這一最低安防標準。同時,大部分小區沒有完全落實封閉式管理要求,內部管理混亂無序,沒有門禁、車輛識別系統,門衛也無法識別人員和車輛是否為小區業主,登記管理制度不嚴。

物業安防信息化如何搭上社區大數據的便車?

大數據如何助力社區安防信息化建設

大數據技術打造社區雲平臺。通過運用物聯傳感技術、射頻技術,將門禁系統、視頻監控系統、WiFi防護系統、聯網報警系統、車輛識別系統、電子巡更系統集成,搭建智慧社區大數據應用平臺,實現數據資源採集、篩選和彙總,並建立相應的數據分析應用模型,動態監測、分析社區治安狀況,做到精準防控。同時監督社區安防日常管理的落實情況,包括信息採集、系統巡查、維護、視頻監控看守、進出小區人員、車輛比對分析等基礎工作,根據全流程記錄實現安防信息化管理規範。

提升社區防控智能化水平。一是智能門禁系統的建設,使門禁系統由過往單一的開關門功能升級為抓取業主信息的最全端服務關口。業主通過門禁卡、手機APP等多種方式開門,碎片化的信息數據彙總到社區物業管理雲平臺,集成掌控小區門禁運行情況,清晰記錄小區居民進出門情況,自動識別管控對象身份、形成業主活動軌跡畫像。

二是引進車輛識別系統,對所有進出小區的車輛進行統一抓拍、車牌比對、圖像傳輸,同時和小區出入口的閘機系統對接,智能控制車輛的出入,實時將圖像和車牌信息上傳至社區雲平臺,自動布控車輛及車輛運行軌跡。三是人臉識別系統的高效利用,通過科學規劃架設小區視頻監控探頭,對小區的各個角落,包括樓宇通道、地下停車場等區域逐級進行角度優化視頻圍合,組成視頻防控圈,並接入大數據應用平臺。利用人臉識別系統對所有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自動識別、高清拍攝,及時發現異常人員及人員活動軌跡,實現高效治安防控。

數據挖掘,夯實城市級安防基礎。社區安防信息化建設,通過社區雲平臺,應用大數據技術,強化數據採集、分析和比對,有助於協力公共安全的維護,以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車輛識別系統、門禁信息採集、全社區視頻監控等技術,能有效甄別非小區居民和小區異常流動人員,進行重點監控,甚至是平臺自動預警,為轄區派出所提供安防數據支撐。更能通過對人員進出信息的數據分析、關聯比對,或者通過平臺預設模型,智能排查異常情況,使高風險人員浮出水面。

物業安防信息化如何搭上社區大數據的便車?

傳統物業管理的安保是依靠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模式。而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勢頭下,社區安防必須實現以點控面、以面管點的形式轉變,利用雲計算、感知物聯網、重點部位智能設防、監控智能分析等各種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整合打通小區各類數據資源要素,才能實現對小區單位人、車、物的全維感知、智能識別、全程跟蹤,實現社區安防智能化的全覆蓋。

物業安防信息化如何搭上社區大數據的便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