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成 北京奧運新聞中心是「教科書」

徐济成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是“教科书”

2008年7月6日,北京奧運主新聞中心於8日正式啟用,主新聞中心常務主任徐濟成佈置準備工作。本版圖片/視覺中國

徐济成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是“教科书”

2016年12月29日,迎冬奧瀋陽市民快樂冰雪季在瀋陽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徐濟成到場助興。

徐濟成,圈內人稱“大徐”。北京奧運會時,徐濟成任媒體運行部副部長和主新聞中心(MPC)常務副主任,目前任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作為媒體人服務媒體的代表,徐濟成深諳媒體在奧運會中的作用,他透露國際奧委會曾三次調整北京奧運會媒體配額,最終人數從21600人增至26700人。

回望 媒體運行更多是幕後工作

新京報:相比新聞宣傳部,大家可能對媒體運行部不是很熟悉,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徐濟成:新聞宣傳更像是一個演員,媒體運行更像是攝製組或者一個劇院,這是兩個截然不同又相互關聯的概念。

具體來說,新聞宣傳部更多的是發佈重大的新聞,比如會徽揭曉等,得有爆米花時那種巨響的效果。媒體運行更多的是幕後工作,負責媒體的註冊、服務等,它更像是蓋房子,要做的是怎麼走線,哪裡裝插座,你得讓媒體進來之後覺得這房子很舒服才行。

新京報:媒體運行部有很多像你這樣的媒體人,可以說是媒體人服務媒體,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徐濟成:國際奧委會要求媒體運行部的一些關鍵崗位、處室負責人等都得有兩到三屆奧運會採訪報道經驗。最早申辦時,我們這些人也參與了媒體運行申辦報告。我們的工作並不是轟轟烈烈跟一場戰役似的,專業、平穩地服務媒體就成。羅格主席之後對北京奧運會的評價是:世界通過奧運會了解了中國,中國通過奧運會了解了世界。這其中,媒體的作用功不可沒。

新京報:你剛才也講過媒體的作用很大,那媒體在奧運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徐濟成:可以說,沒有媒體就沒有奧運會。現代奧運會有句話,鏡頭裡看到的奧運會才是全世界看到的奧運會。索契冬奧會是100萬人買門票,但電視觀眾是35億,100萬比35億,電視轉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國際奧委會對媒體配額是有嚴格要求的。北京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曾經三次調整媒體配額,最終從21600人增加到26700人,這也是一個非常好宣傳中國的機會。

新京報:媒體其實是非常挑剔的,賽期媒體運行壓力在什麼地方?

徐濟成:更大的壓力其實是在賽前,賽期運行起來就很正常了。每屆奧運會,記者永遠是人數最多、工作最忙、要求最高的,你得給他們提供最可靠的服務和保障,不能說因為安排的媒體位置不好,拍不出好照片,你還得讓運動員再跑一次吧。媒體運行的工作就是專業、細緻,我們經常開著車一個場館一個場館去轉,看路平不平、輪椅能不能過去、混合採訪區夠不夠大。

展望 儘可能把經驗告訴年輕人

新京報:作為北京冬奧組委派到平昌冬奧會的骨幹實習生,你在高山滑雪中心待了3個多月,對你來說挑戰和收穫在哪裡?

徐濟成:沒什麼挑戰,我們也不想把這個事情說得非常邪乎,其實很正常,這也是保障歷屆奧運會正常工作的重要原因。

新京報:在平昌冬奧會待了那麼長時間,有沒有個人偏愛的冬季項目?

徐濟成:沒有特別喜歡的冬季項目,說到底還是喜歡籃球。如果特別喜歡某一項冬季運動,或許會影響到工作。這樣也好,沒有太多激情,剩下的都是冷靜和經驗。我現在的職責更像是一個看門老大爺,儘可能把一些經驗告訴年輕人。

新京報:跟平昌一樣,北京冬奧會屆時也是三個場館群,怎麼去更好保障媒體工作?

徐濟成:我們一直在做這個事情,比如說你從鳥巢要去延慶採訪,到哪一站坐高鐵最方便,等車多少分鐘,出站後需要多少分鐘,坐上媒體班車到場館需要多長時間,我們都已經精確到了分鐘。

還有一個,對媒體來說,如果路程超過了一個半小時,他就希望在當地住下,你還得看酒店數量夠不夠。

這些情況,我們都會通過每年的廣播商大會、世界媒體大會來聽取媒體的需求,之後照單下菜。不能鋪張浪費,不能說可能來10000個人,就得準備10000間房是吧,但我們會在人性化的服務基礎上滿足大家的基本需求。

新京報:北京奧運會積累下來的媒體運行經驗對我們籌辦2022冬奧會有什麼幫助?

徐濟成:負責北京冬奧會媒體運行的大部分還是之前的老人。北京奧運會後,我們這撥核心團隊又經歷了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和南京青奧會。另外,除了國內賽事,我們也密切關注國際賽事,跟國際奧委會有密切聯繫,這個團隊現在已經很成熟了。

新京報:相比10年前,現在是一個全媒體時代,如何在媒體服務上進行創新?

徐濟成:我們一直在關注這個事情。北京奧運會時已經是雙屏時代了,大家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收到賽事信息,但更多的還是通過電視來收看。到了倫敦奧運會,互聯網開始介入,但總體沒有太大變化。

之後索契冬奧會,智能手機的介入,讓大家觀賽更為方便。到了里約奧運會,智能手機就處於壓倒性的優勢了,已經很少有人通過報紙等傳統媒體收看信息了。不是說報紙不重要,新聞內容沒有變,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新聞還是得有人去採。換句話說,新聞的源頭沒有變,只是在終端和分發出現了變化。

■ 同題問答

新京報:關於北京奧運會,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徐濟成:如果有的話,可能是國際奧委會之後做評估時說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是教科書式的佈局,這之後倫敦、索契奧運會主新聞中心佈局都是以北京奧運會為藍本的。

新京報:有沒有收藏與北京奧運會相關的物件?

徐濟成:沒留什麼紀念品,留了幾件攝影背心。其實當時留下更多還是各種資料和手冊,最後一共整理出37箱,現在有時我還會拿出來翻翻看。

新京報:關於北京奧運會,個人有沒有什麼遺憾?

徐濟成:遺憾是當時很多人分不清新聞宣傳部和媒體運行部,這也是我們的問題,沒跟大家講清楚嘛。

新京報:回望2008奧運,過去10年你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徐濟成:最大的變化就是白頭髮多了,球打得少了。

新京報:對2022北京冬奧會有什麼期待?

徐濟成:期待就是遵循綠色、共享、開放和廉潔辦奧的4個宗旨,舉辦一屆精彩的奧運會。具體到我們,就是專業人做專業事,爭取屢有創新、不落人後,最終的目標和核心就是讓媒體出彩。

專題採寫/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