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給村民放電影57年,退休後兒子辭職接力,曾讓暴力伢子變孝子


在四川省華鎣市有這樣的一個家庭,1962年,徐祖祥原本是一名人民教師,這年接上級通知改行當了一名電影放映員,這一放就是56年;徐祖祥的兒子名叫徐強,原本是一家單位的正式職工,卻在1997年夏天辦理了停薪留職,毅然幫父親放電影,至今已有21個年頭。當地人親切的稱呼他們為“徐電影”。圖為2013年,徐家父子在永興鎮白家龍村文化廣場為鄉親們放映電影。

1941年,徐祖祥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受家庭影響,徐祖祥也很熱愛讀書,因此不到20歲,他就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上世紀60年代,農村地區的精神文化非常匱乏,1962年,徐祖祥接上級通知,讓他轉行當電影放映員,他欣然接受了。他從講臺走下來,每天用扁擔挑著放映機、影片等50多斤的設備行走在鄉村的道路上。圖為2013年,徐家父子挑著設備走在油菜花盛開的鄉間小路上

後來,徐祖祥跟普通人一樣,經媒人介紹結了婚,婚後不久,1960年他們的兒子徐強出生了。兒子的出生給家裡帶來了很大的快樂,徐祖祥一邊行走在鄉村的道路上給村民放電影,一邊回家照顧妻兒,累並快樂著。圖為2013年,徐家父子帶著放映設備在下鄉途中歇息。


兒子很快長大成人,成了單位的正式員工。1997年夏天,徐祖祥到華鎣市明月鎮三聖村去放電影,讓兒子徐強去接他。那天突然之間傾盆大雨,徐強趕到三聖村時,只見父親揹著放映機,母親揹著音箱,他們的衣服被打溼了,鞋也被山洪沖走了,簡直成了落湯雞。徐強二話沒說,三步並著兩步跑到父母面前,左手一個放映機,右手一個音箱,提著就往公路上走。第二天,徐強去單位辦理了停薪留職,毅然跟著父親從事電影放映員工作。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電視機的興起,電影行業逐漸沒落。這時徐祖祥所在的電影院面臨改革,由於他已50多歲,體質虛弱,同事們都不願意和他一起重組,愛影如命的他感到了失落。後來,他購買了一臺輕便的二手南京牌放映機選擇了自己單幹,影片則選擇電影院淘汰下來的那些還可以放映的影片。就這樣,他開啟了個人放映電影的事業。圖為2013年7月,徐家父子在華龍辦事處柏木山村農家院壩高興地安裝電影放映機。

2001年徐祖祥退休了,可是村民們熱情的邀請,讓他不能夠停下來。徐祖祥說電影不僅是一種娛樂,還具有教育意義。記得有一年,雙橋村有一位老漢過70大壽,請徐家父子去放電影,然而壽星兒子的一句話則讓全家開始爭吵,後來變得不可收拾。徐強看到這樣的情況,原本想勸父親,收起設備回家,然徐祖祥則說,別人已經請了我們,理應播放。


於是,徐家父子繼續架銀幕,裝放映機,等天黑電影也開始了。當時播放的影片是《喜臨門》,講的是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壽星的兒子看到電影裡的情節被羞紅了臉,他端起一杯酒來到徐祖祥身邊說:謝謝你們放映了這麼好的電影,我知道錯了,以後我會好好孝敬雙親的。圖為2017年,徐家父子在家中整理將要送到鄉下為群眾放映的影片。

老徐放電影收費很隨意,只要人家給幾十元錢就去放映,為此,徐強沒少跟父親爭吵。但徐強拗不過父親,只好跟著前去。圖為2017年3月,徐強在家中將要送到鄉下為群眾放映的影片倒圈,父親徐祖祥在一旁幫忙。

從1995年開始單幹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3年,徐家父子的腳步也穿梭在華鎣市的每一個行政村。他們到過礦山,去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也去過人口稀少的李子埡。無論到哪裡,徐家父子都是挑著放映機,帶著一個顆赤誠的心,用心播放著一部部電影,故事片、戰爭片、愛情片,都寓意著徐家父子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2006年,國家“2131”工程正式啟動,即在21世紀,每個行政村,每月能夠看一次電影。而華鎣市有113個行政村,父子兩人明顯不夠,於是他們成立了徐家父子流動數字電影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已初具規模,他們不僅為私人的紅白喜事放電影,也為企業、單位的慶祝、宣傳放電影。甚至他們還自發的把農業科技片、抗震救災英雄事蹟報告等具有時代意義、能夠引導人的好影片拿出來輪流播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