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记者:韩震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人民网”(ID:people_rmw)“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青春北京”(ID:qingchunbeijing54),中安在线、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微博@人民日报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29岁曾翙翔的最后12小时

8月18日,虽然是周末休息,但看着外面台风带来的恶劣天气,安徽宿州29岁的扶贫干部曾翙翔,还是早上6点左右就离开怀孕3个多月的妻子,赶到包保的村子,在生命的最后12个小时里,一直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8月18日早上,安徽宿州狂风呼啸,暴雨倾盆,看到雨越下越大,曾翙翔放心不下村里的群众,没吃早饭便开车往村里赶。

1989年出生的曾翙翔,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任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201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7年9月,在得知宿州市埇桥区向各非贫困村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时,他主动请缨,被派到支河乡路湖村驻村扶贫。

从市区到路湖村,距离约有45公里,平时开车不要1个小时,但这天风雨太大,路上并不好走,曾翙翔近两个小时才赶到村里。8点左右,他与正在忙碌的路湖村村委委员武建华、西学自然庄扶贫小组长钱峰打个招呼后,也投入到紧张的防汛抗洪工作中。

路湖村紧邻欧河,最近的村庄距河岸只有200米,连续的强降雨,让河水水位上涨很快,曾翙翔跟村干部一起查看所有排涝口,并在容易决堤的地段堆放防洪物资。接着,他又到贫困群众家中排查受灾情况,一直忙到下午没有停歇。

期间,有村干部劝他回家休息,但他坚持要留下来。

让曾翙翔牵挂的,是村里的贫困户,特别是贫困老人。

“虽然他们住的不是危房,但这么大的雨,老人家里是否进了水,需不需要转移,他坚持要挨家挨户看了才放心。”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路湖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王秉璞,在接受采访时说,平时在医院里,由于年龄差距较大,他跟曾翙翔交流不多,驻村工作后,他发现这个年轻人做事很认真,为人也很朴实。

他工作太认真了,平常入户走访,他不吃饭也要坚持,安排好的工作一户也不落下。

让王秉璞印象深刻的是:

2017年9月中旬,曾翙翔才来到路河村,仅仅两个多月时间,这个小伙子就把村里建档立卡的185户贫困户471人全部走访了一遍,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政策等摸得清清楚楚。

“他名字不好认,你在村里说曾翙翔,村民不一定知道,但你一说小曾,大家都夸他人好。”王秉璞介绍,在曾翙翔和大家的努力下,路河村2017年共脱贫34户95人,目前还有76户155人未脱贫。

8月18日下午,曾翙翔一直冒雨在各个自然村走访,其中西学自然庄有3位老人需要转移,他跟老人的儿女联系一起做工作,一直忙到17点左右,才将几位老人全部安全转移。

在西学自然庄工作时,曾翙翔计划下一站赶到王海孜自然庄,那里还有十几户贫困户需要走访。

16点03分,他给王海孜自然庄的扶贫小组长王峰打电话,说雨下得太大,让王峰注意安全,他待会就赶来。

17时许,曾翙翔离开西学自然庄,大约十多分钟后,当他刚到王海孜自然庄时,车被一根雨中垂落的电线挂住,他在下车处理时不幸触电。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17时38分,附近村民发现后,赶紧拨打了120、110,可曾翙翔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王峰一直很懊悔,怪自己没有出去迎一下小曾。我们的急救医生赶到后,虽然他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但还是坚持抢救,我们不愿放弃,也不愿意相信他就这么走了。”

王秉璞沉痛地说。

追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这样的好孩子就这样从我们身边走了,以后再到路湖村扶贫,再也看不到一个站在大门口笑呵呵等着我们的帅小伙,再也吃不到他给我们做的大锅饭了……

8月20日

安徽团省委、省青联决定

授予曾翙翔同志

“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网友致敬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 ↓

我们身边还有

许许多多位“曾翙翔”“康彬”

……

书写着关于

奉献和担当的青春故事

为疏散群众,他被洪水冲走

2013年7月4日下午4点,四川石棉县气象局发布重要天气消息:预计当天晚上,石棉县局部有暴雨,特别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晚上7点,回隆彝族乡劳动保障员、乡团委副书记张杰值夜班。当时,该乡石龙村普降大暴雨。

半小时后,石龙村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积水,张杰同值班的几位同事一同出门查看汛情。当时水涨得非常快,前方一座高约十五米的桥即将被淹没。

一个村民一直站在桥上盯着自己被冲毁的房屋,寻找被洪水冲走的妻子。张杰和同事对着村民大吼,这才使精神恍惚的村民缓过神来下了桥。没多久,桥面就被洪水淹没了。随后,村民在张杰等人的指挥下逃离了危险地带。

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张杰发现,熊家沟沟口的一户农家乐和一间摩托车修理铺也面临洪水的威胁,张杰和同事一起跑到下方的公路上,帮助两户村民撤离。

此时,大地传来了微微的晃动,突如其来的山洪把他们几个人冲散。

后来,张杰的几位同事分别自救或者被救出,而张杰却不见踪影。

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人们才在下游的竹马河中发现张杰,他的遗体已被洪水中夹杂的石头砸断。

熟识他的同事和村民们悲痛不已。更令人心碎的是,再过1个月,这位30岁的年轻人就要成为父亲了。

一场用生命谱写的无悔青春

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6.3级地震。

在南京休假的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袁雅逊在得知灾情后第一时间中断假期赶赴灾区,23日傍晚就回到康定。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2014年11月26日遇难当天,袁雅逊在道孚县受灾地搬运物资。

身系震区孩子安危的袁雅逊首先赶往学校,协调饮用水、食品、应急帐篷等救灾物资,几所学校跑下来,行程已超过200公里。

出事当天,为了尽快赶往下一所受灾学校,袁雅逊一行人冒险选择在布满暗冰的山路上行驶,然而这次,幸运女神没有眷顾我们的英雄,袁雅逊乘坐的汽车还是出事了。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康定民众泪别因公殉职的“雅逊哥”。

袁雅逊走得太过匆忙,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他在朋友圈里发布的最后一条消息是一张标题为“震后八美的天空”的照片。今天,当我们再看这张照片时就会明白,那壮丽的蓝天,是袁雅逊魂归天际的地方。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他们不畏艰难,总在第一时间冲往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不仅是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更是青春奋斗的榜样;

他们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甚至牺牲自己。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今天,我们致敬

这些年轻人

致敬他们默默坚守

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致敬

他们保卫人民幸福的责任担当

以青春使命赴光荣使命

一路走好

默哀丨扶贫团干部:曾翙翔,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