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爲什麼能養活12億人?

小莊兄1900


印度是個很神奇的國家,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為什麼印度土地只有中國的1/3,卻能養活12億人。第一個問題是國土面積是否與人口容納量有關嗎?仔細想想關係不大,俄羅斯是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人口主要在歐洲部分,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人煙稀少,因為氣候惡劣,土壤貧瘠無法生活。一個國家能養活多少人口靠的是有多少食物。面積廣闊,卻全是險峻的山地,也是種不出莊家的。所以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國家的人口與國土面積不成正相關。我想一個國家的人口應該與其農業用地面積有關。印度地處印度平原又是熱帶亞熱帶氣候,還有很多河流自然是農業大國,糧食產量豐富,因此也可以養活12億人口。第二個問題就是當地人的飲食,我們國家主食是麵食和米食,而歐美卻是肉類。而印度人也恰好主食是糧食。因此食物足夠養育那麼多人口。


農醫生


印度人均耕地面積是中國的兩倍,如果這樣都養不活只有中國人口五分之四的印度人的話,那印度人可以集體去跳恆河了!

題主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領土大不代表耕地面積就大啊。印度雖然只有280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有153.5萬平方公里,幾乎有一半的國土是耕地,而中國的耕地面積是150.4萬平方公里,只佔國土面積的16.13%,沒辦法,我國高原山地太多,哪像印度一片大平原……

耕地面積比中國大,人口還比中國少,能吃飽飯有啥可吹的?

胡哥看到有人用糧食自給率來論證印度農業很牛。胡哥承認印度糧食自給率達到了170%,不僅自己吃不完還大量出口。而中國的糧食自給率2017年只有86%,每年都要大量進口糧食。

先不要慌,胡哥給你們分析一下原因。

前面說過了,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氣候溼熱,一年三熟,老天爺賞飯,糧食收得多;

其次,中國人現在和印度人的膳食組成不一樣啊。請大家仔細回憶一下,現在你的飯碗裡肉類的比例是不是多了很多?主要是我們吃的肉多了,素食少了,糧食工業發展起來,加工糧食消耗的原材料多了,同時,生產奶蛋肉需要的飼料,有的也是我們以前吃的口糧提供的,這就出現我們的穀物不足,所以要進口啊。

中國每年生產那麼多糧食同時也進口那麼多糧食不都是給人吃了,更多的是用作飼料和生物工程去了。

2010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389公斤;印度只有187公斤(2009~2010年度);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是印度的一倍。只有牛奶,印度人均消費量為36公斤,中國為11公斤,中國低於印度。如果,印度人生活改善,人均糧食消費量提高,糧食出口就困難了。

所以,中國的糧食是安全的,只有經濟條件提高,才能有糧食的進口啊!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大家都知道印度現在已經有了13.39億人口,和我國人口相差並不是很大。但印度的國土面積卻只有298萬平方公里,雖然面積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家的耕地面積卻達到了153.5萬平方公里,並且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耕地國家,我國才不過150.4萬平方公里。這樣一來自然印度的優勢就能夠顯示出來。


1.國情不同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中,並且現在的工業也開始了轉型,但印度一直都是一個農業大國。80%的人一直都是從事著農耕活動,這樣一來國家的經濟發展支柱就是農業。但我國的工業發展中,勢必會導致一些耕地的商業化運作,畢竟我國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只有15.5億畝,這樣一來我國的耕地環境和農業氛圍自然就不是太高。

2.印度的土地資源豐富 印度雖然國家面積比較下,但無奈人家的優勢也比較多,畢竟有著1.43億公頃的種植面積。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山、丘陵、高原,這些地區不能展開規模化的農業發展。所以現在我國雖然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業的進口大國。

3.印度處在熱帶季風氣候區 大家都知道熱帶地區的果蔬種類更多,且一年可以達到2熟甚至3熟。這樣一來單位土地的種植效益自然會大大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也會提高。這樣一來印度的優勢自然顯示出來。

但其實印度並不是有說的這麼好,水稻的產量比較低,以至於印度很多人都吃不飽飯,就算是這樣糧食也要出口換外匯。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印度的耕地面積實際上是比中國大的,但其糧食產量也只能勉強滿足溫飽

截止2017年印度擁有13.39億人口,外界普遍相信以印度目前的生育率計算,其人口超過中國指日可待。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而兩國國家,吃飯問題一直是擺在執政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中國的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目前擁有耕地總面積140多萬平方公里,摺合約20億畝。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約6.2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

(中國耕地分佈)

不過由於人口過於眾多,中國的糧食自給率約在85%上下,也就是說需要大量進口糧食。

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3億噸,身為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的同時,也身兼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當然,我國的糧食自給率仍舊在安全線以上,之所以要進口這麼多糧食還是因為一些農業副產品的需要。

比如說中國進口的糧食中佔比最大的大豆,主要用途是榨油和充當飼料,並不直接當做人們的口糧。

(除了芯片,中國從美國進口最多的就是糧食,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

可即便如此,中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仍是不爭的事實。

那與中國人口幾乎相當的印度該怎麼養活自己呢?

印度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3,但耕地面積要比中國大不少,約有150多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第二,僅次於美國,佔其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

(印度耕地分佈)

不過雖然擁有者如此遼闊的耕地,但印度的糧食產量卻很低,去年只有3億噸的收穫,尚不及中國的一半。

印度人口與中國幾乎相當,糧食產量卻只有中國的50%不到,按理說人均糧食分配也只有中國的一半。而中國目前尚且要進口大量的糧食,印度就更應該是糧食進口大國了。

可是有意思的是,印度去年不光不進口糧食,並且還是大量出口糧食!實在是讓人感到驚奇。

至於為什麼如此?

原因還是在於印度的製造業不發達,在國際貿易中鮮有競爭力的產品,為此只能靠出口糧食獲取急需的外匯。

(印度購買的那些飛機、坦克很大一部分都是拿老百姓的口糧換來的)

那印度老百姓吃啥呢?

答案:該吃還得吃。無非是少吃點,吃的孬一點。稀的、乾的摻和著吃。

要知道印度平常人家可是很少吃肉的,因為飼養牲口需要消耗大量的飼料和糧食。而印度的糧食產量連人都不夠吃,又怎麼可能去大規模搞肉製品生產呢?

(印度人日常的飲食就是米飯搭配些辛辣佐料,肉食並不多見)

不過有人可能反駁:印度的牛很多啊!遍地都是。

的確,印度的牛非常多,總數目超過1億頭。但那是因為印度的印度教徒不允許吃牛、殺牛,導致印度牛的“安全環境”很好,可以無憂無慮的繁衍生息,跟印度的牲畜養殖業沒有半點關係!

所以,印度的糧食生產勉強僅夠果腹。能吃飽就不錯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就該謝天謝地了。


千佛山車神


印度現在不是隻有12億人了,2017年的數據是,印度人口達到13.39億。要養活這麼多人口,對印度來說,也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印度國土面積是298萬平方公里,雖然只有中國的1/3,但印度耕地面積卻比中國多。

數據顯示,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美國,166.9萬平方公里;印度僅次於美國,達到153.5萬平方公里,比中國150.4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還多。

這是因為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高,約佔總國土面積的51.61%,在世界主要大國中高居第一,僅次於孟加拉的58%和烏克蘭的55%,遠高於中國!

中國領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大於美國,更是印度的3倍還多,但境內多山陵、荒漠、草原,平原面積很小,耕地面積僅佔國土面積的16.13%。

同時,印度靠近赤道,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000~2 000 毫米之間,屬於適合農業種植的國家。而印度也是農業大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還不錯。

印度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印度河 、訥爾默達河 、戈達瓦里河 、克里希納河和默哈納迪河等 , 並分為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東部沿海、四部沿海五大水系,基本覆蓋印度全境,能夠充分滿足農業發展需要。

這樣優秀的農業條件,滿足印度人民生存需要是足夠的。

但也不是所有印度人民都能衣食無憂。在2010年一份報告顯示,印度有4.21億人口在最低生活線上掙扎,他們還不能完全解決食物滿足問題,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飢一頓飽一頓這樣。甚至大部分貧困人口,一天一餐都不能保障。印度貧困標準是農村地區每人每天收入低於32盧比或城市地區每人每天收入低於47盧比的,均被定義為窮人。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3.152元和4.6295元。(提示:本文按照2018年7月25日的匯率!)

對於印度來說,養活13.39億人口基本沒問題,但能夠讓絕大多數人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小日子是非常不容易。


波士財經


印度的國土面積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卻比我們大,且大不少;印度絕大部分領土處於熱帶、亞熱帶地區,農作物成熟得快,而在我國只有長江以南地區才有這樣適宜的氣候狀況。印度的耕地面積在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國);印度是大國中耕地佔國土面積比最高的國家。這兩個排名可能會讓人意外,但印度的自然條件就是這麼好。

所以印度是受到上天眷顧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但是印度和我們國家一樣,都沒有能力以一國之力養活全國人口,印度也需要大量的進口糧食,所以題幹這一方面的表述值得商榷。

印度需要靠進口糧食養活國民主要由於以下三點:

第一,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

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二,但人口也是世界第二,較之於耕地最多的美國,印度的人口是其4倍,多了這麼多人,自然需要更多的糧食。

第二,印度極易遭受自然災害。印度多處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乾季易旱災、雨季易洪澇,中間還經常碰到大範圍病蟲害,因此糧食產量不固定,且常遇顆粒無收狀態。

第三,印度的農業科技較為落後。袁隆平的地位拔再高也不過分,因為真是憑他一人之力,把我國的水稻產量提高了一個檔次。印度則在農業科技方面比較落後,畝產較低。此外,他們的農業機械化也比較低,造成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


小溪解局


事實上,印度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擁有多達1.43億公頃的耕地面積,佔世界10%的可耕地;印度80%的人口都是農民,人均佔有耕地為0.16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目前,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和大米生產國,是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巴西的世界第四大粗糧生產國,在過去10年中,農業年均增長速度為2%。

1、優越自然條件有利於印度發展農業

從自然條件來說,印度的地形、地勢沒有我國複雜,平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3%,可耕地面積大。印度的恆河流域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半島多屬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光熱、水資源條件比較有利。而且,境內土壤肥沃,平原分佈有大面積的衝擊土和熱帶黑土。

2、印度主要種植糧食作物

另外,印度農業生產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又以糧食作物為主。種植業內部結構是:糧食產值佔種植業總產值的48.3%,能有這樣的結果取決於印度推行了農業全面發展的政策,1977年,印度政府提出了優先發展農業、小工業和農村工業的發展方針,推行農村綜合發展計劃。

3、印度政府大力發展農業

1990年代以後,印度加快了經濟改革的步伐,加強了農業基礎產業地位。1999 ~2000年糧食產量增加到2. 4億噸,畜牧業、林業、漁業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印度極其重視農業還可以從它補貼農業的政策看出。

4、印度不僅補貼農業,而且還控制價格

價格補貼是支撐印度農業生產的基點,糧食價格補貼主要是經營補貼和緩衝庫存補貼。價格補貼的對象主要是小麥、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之後,價格補貼的對象逐漸擴大到黃麻、大豆、油料等20多種農產品。

印度每年還根據生產成本、市場價格趨勢、供求關係等因素,確定最低支持價格。印度糧食公司負責收購糧食,並且根據“低於貧困線”和“高於貧困線”這2類人的數量情況將糧食分配給各個邦,確保貧民能夠吃上糧食。

5、印度對農業實施保護

除對農業提供財政支持外,印度還對農業實施全面控制,保護國內農業不受國際競爭的影響,從而大大促使農業發展迅速,並且保持了較高的糧食自給率。20世紀80年代,印度開始基本實現食用糧食自給,農業政策還催生了“綠色革命”,使得水稻單產增加了2倍,小麥單產增加了3倍。

儘管農業在印度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於耕地更多集中在高種姓人群手裡,即大農和富農,67%的農民持有的農田不到1公頃,致使印度的農業發展潛力有限,只能滿足國內的基本需求,而不能做到像中國一樣實施農業市場化。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多更專業的解讀!

金十數據


一、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是英聯邦國家,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聯邦成員國,是議會制共和制國家。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17年印度GDP產值25957億美元,超過法國,居世界第六位。印度也是世界上社會財富分配極不平衡的國家,種族等級制度較為嚴重。2016年,印度被評為世界最佳投資目標國。印度2016年人口13.24億人,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近2仟美元(中國人均為8858美元),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被視為世界上"金磚五國"。二、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只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31%),而中國國土面積的2/3強為高山、沙漠、山地、丘陵、塗灘及更多的建築物等。△印度所擁有的可耕地面積159.65萬平方公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國的可耕地面積144.96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為印度可耕地面積的90%稍強)。而且印度可耕地面積的可複種指示極高,每年可種植三次。而中國由於氣候因素,複種指示達不到1.5次。因此印度在解決糧食問題上具有巨大的優勢潛力。印度已經成為亞洲最主要糧食、大豆等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毗鄰印度的孟加拉國面積1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62億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98人,可實現糧食自給。而印度人口每平方公里444人,因此,因此,印度憑藉良好的氣候條件,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農業糧食出口國…


留研


大家還別看不起印度,在農業種植優勢上面,印度可是明顯領先於中國的,這一點,我們必要要承認!

但是印度卻把一手農業的好牌打的稀爛!

中國真的地大物博麼?

想必很多人和筆者一樣,自打上學以來就被灌輸一個思想那就是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可以說是地大物博!

至於說前兩個詞,筆者無話可說,畢竟中國確確實實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和整體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的物產!但是後面那一個詞——地大物博我並不能夠完全贊同,因為中國只能算是國土面積廣闊,但是在耕地面積上,真的很一般!和我們的“老朋友”印度來比較的話,都比不上!

筆者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耕地面積為20億畝多一點,在世界上僅僅位列第三,排在我們前列的分別是美國和印度!

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比世界第一!遠超中國!

雖然印度在國土面積上比中國少的多,但是在耕地面積上卻比中國要高!

數據顯示,印度耕地面積約佔總國土面積的51.61%,在世界主要大國中高居第一,僅次於孟加拉的58%和烏克蘭的55%,這一點是遠高於中國!和中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較少不一樣,印度國土面積中平原面積廣闊且集中!

說句羨慕嫉妒的話,印度的耕地面積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印度糧食產量低,人們吃不飽!

而且,印度氣候宜人降水充沛,適宜種植水稻,但是即便如此,印度水稻的平均產量遠不及中國!印度每年的糧食總產量也是遠不及中國!而且還要拿出大量的糧食出口來換取外匯!

2017年,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大概是中國的一半左右!而且印度現在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

印度人在糧食上算是拿了一手好牌卻打的稀巴爛。


鍾情三農


這個問題和每日糧油昨天回答的一道問題有點相似(詳見悟空問答:為什麼印度飢餓指數全球倒數,卻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

首先我們看下中印兩國的地理面貌。印度的國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里,據世界第七位,但其平原佔到總國土面積的40%以上,約為120萬平方公里。此外,其境內的高原、山丘大部分海拔不到1000米,低矮而且平緩,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而我國雖然比印度大,但平原面積還沒有印度多,僅有115萬平方公里,境內山地、高原面積接近600萬公頃,至於中國的名山那個不是地勢陡峭,而一個西藏高原就佔據了250萬平方公里,適宜種植的區域非常有限。

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印度比我國擁有更豐富的自然資源。

其次,就是題主所說的養活問題。印度確實是養活了12億、甚至13億的人口,但僅僅是養活。全球100多個國家中,印度的飢餓指數一直維持在100名左右——這可能也和印度特殊的社會種姓劃分有關,大部分貧窮人口得不到充足的食物。

與之對應的是,印度的糧食產量近年來大幅增產,但也僅為2億噸,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要出口,而我國目前糧食產量穩定在6億噸。

因此在這方面,我國的情況要絕對優於印度,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糧食不足,而是浪費嚴重。

第三,飲食結構的差異。印度以素食為主,這在糧食消耗方面是最為經濟的,而我國這幾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肉類消費快速增長,目前我國肉類消費約為人均60公斤,是全球消費均值的兩倍——俗話說,一斤肉五斤糧。

因此,目前我國糧食總產量是印度的3倍,但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上浪費嚴重,目前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

以上就是真實的中印糧食消費對比,你可以說印度養活了12億,或者說13億人口,但通過對比你會對我國的糧食生產消費狀況有個更加清晰的認知:中國農業所取得成績絕對是舉世矚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