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目前,奧迪與上汽聯姻的事情幾乎可是說是板上釘釘了,奧迪購買了上汽大眾1%的股份,以便隨後可以使用上汽奧迪的身份生產新車。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在傳統豪華車領域,BBA不斷相愛相殺的好戲大家永遠看不夠,然而如今奧迪在豪華車市場一再頹靡的表現卻不得不讓人們擔心奧迪的前景。

不管是C級車還是中大型SUV領域,奧迪曾近一直都是妥妥的優勢存在,即便是在一眾豪車的圍追堵截下,奧迪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還一直都沒有撼動過。

不過近幾年來隨著寶馬和奔馳的發力,再加上國人消費人群不斷年輕,奧迪彷彿被詛咒一般,無法逃脫銷量低迷的魔咒。

▍奧迪的困獸之鬥

今年上半年,豪華車市場的增幅同比上漲11.9%,遠遠超過同期的普通民用車增幅。由此看來,中國即將“消費降級”的學說不會成立,有錢人永遠在買車的路上,新型中產階層也急於購買一臺更符合自身身份的豪華型汽車。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處於二線陣營的豪華車們其實並沒有對BBA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超過70%市場佔有率的BBA還算勝券在握,但車行哥還是發現了一些端倪——奧迪在BBA三家中,產品力越來越弱,貌似和主流消費人群的需求越拉越開。深耕中國市場幾十年的奧迪,正在圍牆中做著痛苦的掙扎。

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奧迪如今的表現和其一貫的策略脫不了干係。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與洗牌。不管是老牌廠家的年輕化車型還是貼著政策走的新能源車型,無異於是壓在奧迪頭上的一座大山。

▍豪華車的光環正在褪去

BBA三家中,寶馬注重運動化,而奔馳更注重奢華的質感。唯獨奧迪是個異類,“突破科技啟迪未來”,曾經是奧迪驕傲的宣言,工程師們不僅在各個車型的內飾方面追求科技感,更是在整車硬件水平上追求機械及電子技術的巔峰水準。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對於彼時的中國市場,這一招無疑是非常受用的。在任何時候,人們都願意用上科技感更強,新技術佔比更高的產品,再加上奧迪的“官車”屬性,讓曾經剛剛富裕起來的一代人們心甘情願為四個圈多花十幾萬。

而如今已經時過境遷,科技感屬性成為了大多數車型的“標配”,上至百萬級別的豪車,下到售價幾萬十幾萬的A級車,沒有“科技感”的車型都是賣不動的。而這一狀況讓奧迪始料未及,曾經的金字招牌如今卻變得滿大街都是。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而對於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而言,品牌文化是影響購車選擇的一個重要參數。如同大眾不被年輕人普遍接受,銳志和皇冠兵敗滑鐵盧一樣。奧迪太過沉重的“官車”印象,讓年輕人們無法認同。縱使奧迪在外觀方面下大力氣做出改變,也沒有讓“新新一族”們流露出過多的熱情。

奧迪如今給年輕人的感覺更像是換標的“大眾”,不管平臺還是動力總成,和大眾同級別車型幾乎一樣,而中低配車型的內飾更是和大眾如出一轍,但其售價相比大眾則高出了好幾頭。消費者們在面對奧迪時,不僅要橫向對比其他豪車,還要和大眾對比一下。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如此一來,奧迪便和大眾聯繫上了,一個豪華品牌被消費者拿來和平價品牌想對比,不知這是大眾的進步還是奧迪的退步,但奧迪被這樣比來比去,其身價間接降了不少,豪華車的地位岌岌可危。

▍車型定位模糊最為致命

寶馬和奔馳的車型都有一個特點,入門級的樣式都線條鋒利有型,不論科技感還是豪華感都非常出色,而C級以上車型都穩中有度,器宇不凡,要知道購買C級車的人群還是以中年人居多,而購買入門級豪華車的群體則清一色為年輕人,廠家想照顧到各個年齡段的用戶,必須在車型定位上下功夫。

這一點,在奧迪身上並沒有體現出來。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要說如今奧迪最暢銷的車型,奧迪A4L、A6L和A3當仁不讓,Q5和Q3也算可以。經過觀察不難反現,除去A6L,剩下的車款都是奧迪車型中偏向年輕化的類別。

誠然,有銷量就代表有市場,但模糊的定位帶來的不只是豪車光環褪去,還有無休止的閒話。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買奔馳,買來的是豪華並且舒適的質感和一句“The best or nothing”(奔馳廣告語,譯為“只做最好,否則不如不做”),多麼張狂和自信。

而寶馬,買來的則是愉悅精準的駕駛樂趣,可以隨時給用戶提供緊張刺激又信心十足的運動駕駛風格。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奧迪兩頭都想把握,但兩頭都沒有抓緊,A4L和A3最後只是小資男女的玩物,而Q3和Q5越來越低的性價比讓消費者們開始投奔其它品牌。A6L還算可以吧?但不斷的換代和改款,讓如今的A6L面目全非,只剩下“為情懷買單”的消費者們支撐著一天不如一天的銷量。

現在,我們經常能聽到諸如“有這麼多錢買什麼奧迪啊”這般的言論,無不是對奧迪的控訴和失望導致的。高價低配、換殼大眾等言論也成為了奧迪致命的短板。

▍醜聞讓奧迪雪上加霜

燒機油、變速箱故障、排放門……一系列的醜聞讓奧迪本就岌岌可危的口碑雪上加霜。中國汽車市場如今更加成熟,更看重實際品質而不是情懷或信仰。年輕人才不管你的車曾經是中高級領導的標配座駕。更不管你是牛X的“德國工藝”。在質量危機面前,一切都是空話。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其母公司大眾也是如此,不僅質量把不過關,而且在召回和維修方面數次都是消極應對。這不僅讓既有車主開始失望,更讓潛在消費者們不敢再碰,廠家只管賺錢不管售後的行為,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一些。

奧迪和大眾都因此備受打擊,在北美地區吃下天價罰單後,更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了其真實面目。商人和企業都是為了賺錢,在法律法規和處罰手段都非常成熟和嚴苛的美國尚且如此,“一向憑自覺”的國內呢?保障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車行哥點評

奧迪曾經靠著政府採購和企業大客戶賺足了人民幣,風捲殘雲般吃乾淨了一大塊蛋糕,並滿心歡喜地以為這樣的日子還有很多。只可惜,夢終究會醒。市面上可選的豪華車型越來越多,政府對公務車的管理也日益嚴苛。奧迪接連失去了兩個“準壟斷”市場。習慣了站著賺大錢的奧迪,還沒有像其他廠家一樣學會點頭哈腰掙辛苦錢。

落魄只是開始,奧迪的中國路將越走越窄

“換標大眾”絕非空穴來風,看看最近上市的Q5L,簡直罵聲一片,消費者的眼睛越來越亮,奧迪竟然還想著靠高價低配的老路子賺昧良心錢。顯然,奧迪是在玩火,如果奧迪能像其他品牌一樣多一些創造,多一些接地氣的改變,也不至於落得今天的地步。

總的而言,奧迪車不是不好,而是沒有誠意不考慮市場,沒有生產出真正懂中國、懂用戶的車型。消費者不買單也不是稀奇的事情。畢竟同樣的價格,奔馳和寶馬的配置更高,雷克薩斯和凱迪拉克更有味道,憑什麼把冤枉錢花在幾個圈身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