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录制:金秀丽

我所熟悉的街巷——

尚书本是亲民官

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尚书街并不长,却被截成两段。从空中俯视,尚书街一定像一条长鞭。这根“鞭子柄”从呼童街起到孝闻街,与孝闻街平行有一条孝闻河,短短的一条尚书街就被孝闻河截成两段,就靠一座芳嘉桥联结,从呼童街到芳嘉桥的尚书街就像长鞭的柄。这根鞭子柄还镶着边——尚书街的南侧也有一条河——以前宁波到处都是河。从西往东过了芳嘉桥,尚书街就曲里拐弯了,就像拴在鞭柄上的皮鞭。这条“鞭柄”很短,短到什么程度呢?我有件亲身经历的事。这条街的西头是芳嘉桥小学,我的家却在呼童街,尚书街到头往南拐弯还有三五十米。那时刚上小学一年级,手工劳动课忘了带剪刀,于是在课间十分钟飞快跑回家去取,赶回学校足足还与同学们玩上了一阵子。再看那条“皮鞭”部分呢,也不长。回想一下,经芳嘉桥,从东向西走去,先是左转,不几米就是右转,走不多远又是左转,不几步再左转,然后直通文昌街。这每一转角之间不会超过十米,即使最后通到文昌街那段长些,也不会超过五十米。

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刚才说到了芳嘉桥。说起来芳嘉桥还是座廊桥,因为桥上盖着顶,两边却不挡风,只设两排平铺的木板,朝外有栏杆,桥上坐着人,看上去就极像《芥子园画谱》上的图画。芳嘉桥西堍有一座小庙。庙的屋顶还借用着桥的廊顶,庙虽小里面供奉的神像却有三尊,除了两尊人像还有一匹马。印象中,小庙经常香烛通明,桥廊顶上也被熏得黑黑的。

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说起桥,尚书街东头有座祝都桥,

这座祝都桥却是大有来头的。

道光二十四年( 1844),英国伦敦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教士爱尔德·赛在祝都桥竹丝墙门内大屋创办女校。不仅开甬上女子教育先河,也是浙江省第一所洋学堂,全国第一所女校。芳嘉桥与祝都桥中间还有两座桥,与芳嘉桥相邻的叫智惠桥,与祝都桥相邻的叫五星桥。这四座桥,除了芳嘉桥是东西走向,尚书街两头的联结点,其余三座都是与街垂直。上面已经说过顺着尚书街有一条河——尚书街是一条半边街。街面最多只有三块大石板那么阔。想起来这样的设计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当时运输主要靠船,柴米油盐中最笨重的是柴,可是家家户户又每天都要烧柴,缺了它就做不成熟饭,这柴就必须从河道运进来。从我家到芳嘉桥有三家柴店,其中两家就在尚书街,一家在祝都桥旁,一家冲着智惠桥。

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小河的另一个功用就是排水。没几年,小河填塞了,一时又没有修下水道,一到八月十六大潮汛,再碰到下大雨,尚书街就是汪洋一片。街两边的人家是倒霉了,小孩却乘机能趟大水。那年我读初中,上学还得从尚书街过。听说尚书街上发大水了,老爸就叮嘱我从中山西路走。我口中答着,心中早打定主意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因此一出家门就拐进尚书街。知子莫若父,刚趟进水中,就听到老爸撑着伞在后面叫唤,我只好悻悻返回。

我们的街巷|尚书本是亲民官

尚书街上还多祠堂。芳嘉桥小学本来就是董家祠堂,听说就是董孝子庙那个董家。学校内有两棵森森古柏,岁寒不凋。我刚人学,就听老师说,你们来这儿不是光识几个字的,主要是学做人的道理。老师的话与古柏至今我都没有忘记。与董家祠堂紧挨着的是纪家祠堂,再往东走数百步是屠家祠堂。

几个祠堂中,最显赫的要数屠家祠堂。屠家出过尚书嘛。屠家的屠滽,明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与屠家祠堂隔几间房子就是尚书第,尚书街之名也因此而来。尚书第大门在尚书街,一头却通着永寿巷,因此成了附近居民的尥路墙门。不过这条路可不好尥,因为尚书第中有好几道高门槛,道道都高得惊人,差不多要与小孩的腰相齐了。我当时就为此大发牢骚。一位大妈听到了,就说:“宰相家当然不是随便能进的,所以门槛要高嘛!”尚书第中门槛高,那是礼制使然,其实,他倒是能体恤下属的。那天,屠滽穿着一身白绫衣在吏部上班,办事员不小心将墨汁溅到屠滽的白衣上,吓得伏在地上请罪。居滽却说,“去,去!我正厌恶衣服太白,染上墨汁正好。”即使一股人遇到这样的事也会感到十分恼火,可是官级大大高于小吏的屠滽却妙语化解,还令下属十分舒坦。

不过,《明史》中并没有屠滽的传,我只在《刘大夏传》看到他的名字:太监刘瑾要陷害刘大夏,“都御史滽持不可”。刘大夏“忠诚恳笃”,屠滽坚持正义,敢于跟刘瑾抗争,也确实值得钦佩。不过他的官虽大,却不如官小的。他同族的屠隆只不过是个礼部主事,却在《明史》中有传。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称其“代表了一个思想荒唐凌乱的时代”。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确实是不简单的,因此直到现在,人们并没有忘记屠隆,宁波市文保所前几年还在苍水街的屠园巷竖了一块石碑,告诉大家,屠隆曾在这儿住过。而屠滽呢,总算还有条尚书街是纪念他的。

更多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