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母親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意義更為重要。母親的性格與脾氣,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母親性格溫和,孩子性情也趨於平和,內心世界穩定;母親如果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孩子也心浮氣躁,遇事情緒化,做事容易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緒是做現代母親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母親要學的第一個字是:虛。

很多母親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因為孩子需要空間去自己成長,母親隨意而過多的評價,往往使孩子喪失內在的動力,而更多在意母親的反應。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母親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急躁又不可理解。為什麼這樣?可能就是這個“虛”沒做好。做不到不露聲色、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無法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母親情緒的包容,要麼變得謹小慎微,要麼對抗性強,親子關係難以順暢。

母親要學的第二個字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學會示“弱”。母親強勢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母親一直強勢的狀態裡,一點點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實際上是通過示弱實現對孩子的託舉,孩子的內心會因此逐漸自信而堅強。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對孩子一直強勢的父母,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母親要學的第三個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母親真正的教育力量在於“柔和”。你會發現,越柔和的母親,有時候帶動孩子的能力越強,越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叫嚷的母親,則往往難以勝任真正引導和帶動孩子的重擔。

家庭教育有情有禮,情在禮前。

每位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家長的心態應該放在哪?請千萬不要急著報班、著急找家教、著急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來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教育需要有情有禮,這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遵守的原則。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有情無禮。家長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給他穿、給他洗。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們講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再把道理點出來。

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才會主動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干擾源。也就是說,孩子內在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長必須擁有情緒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現問題時,先不要急躁,先平靜下來,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面,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

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無法把它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狀態,讀任何教育理念都是無效的。因為不能內化和沉澱,就無法擁有實施教育的資本,無法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己家庭裡去實現。

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放不是不管,而是讓你站到自己的角色裡。要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於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迴歸和文化的守望與傳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術層面來折騰了,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家長自身教育素質的修養和提升,僅僅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開始。家長需要反問: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我們的教育修養夠不夠?

家庭教育重在養心,而非教。

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麼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父母的教育狀態。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教育的最佳狀態在於一個“養”字。

《大學》裡講“正心、然後誠意”,正誰的心?正家長的心,然後再正孩子的心。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如果一個家長的內心永遠是冷漠、浮躁的狀態,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裡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樣彈回來了。孩子也一樣。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與氣質。

孩子的心在家裡面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啟動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啟動家長和孩子內心流通的天然情感。父母和孩子之間情緒和情感的力量,要達到“熾”的程度,“熾”就是熱,熱到能夠“燒烤”孩子內心的程度。拿什麼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氣質?就是父母恰當的情。

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請記住,作為父母,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這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育子忠告

教育者 · 說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

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

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雅思貝爾斯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兒童應該得到成人的愛,

而不是成人忙於生活所殘餘的愛。

〔意大利〕瑪利亞·蒙臺梭利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教訓對於兒童,冷酷而疏遠。

感情對於兒童,卻有共鳴似的作用。

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

葉聖陶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

一、私德為立身之本,

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

三、強健活潑之體格。

四、優美和樂之感情。

陶行知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

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

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

相反,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

往往由於沒有保存體力,

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輸在起跑線上,可能贏得人生。

贏在起跑線上,可能輸掉人生。

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是大智慧。

鄭淵潔

配圖/視覺中國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謹以此獻給不完美

卻從未停止學習如何愛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