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三分之一的话:

昨天发了泣泪之作以后,真是万万没想到,从发出文章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有后台的消息、有文末留言、有打赏。我忽然觉得很惭愧。总以为自己很努力,也自觉不自觉地标榜自己的不容易,为了一点点指责就不痛快,就“泣泪”。是不是太玻璃心了?前几天还有一位朋友说我“内心强大”,难道我就是这样强大的吗?

我真有点儿像小孩子,遇到了委屈就要哭诉,然后得到大家的安慰,就内心满足了。(羞红脸)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不再多说,努力为上。

读书很重要,人人都知道。

但是,总有人说,没有时间啊!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呢?

大人每天朝九晚五,八小时工作,加上往返可能要更多时间。下班后回到家带孩子、做饭、收拾家务,拾掇拾掇就该休息了。然后是第二天。相对来说,周末的时间还算多一点儿。但是又要休息、收拾、买菜、带孩子上辅导班,准备下一周的生活。

孩子呢?看看孩子的作息表:

早8点到下午4点左右,上幼儿园,上学,放学后各种辅导班、课外班,一周两次舞蹈,两次英语,回到家就8点多了。再完成作业(学校不留作业,也有课外班的作业)。9点该睡觉了。

所以,真的没有时间看书啊!

问题来了!很多牛人,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做了更多的事,看了更多的书呢?

俞敏洪,新东方的董事长,比我们大多数人忙吧,还有时间看书、写书。

何炅,主持、导演、演员,也有时间写书。

陈坤,演员,据说在片场随身携带书。

有位战隼老师(大神,自行搜索),从2010年12月18日发起每天一本书习惯。

他们的时间从哪里来?

大家都是一天24个小时,一周7天。为什么用起来却如此不同呢?

在我看来,区别在于:

读书意识、

做事效率、

时间管理。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01

读书意识。

如果你喜欢阅读,习惯阅读,你会自己想办法找时间、挤时间。而没有这种意识的人,没时间是最好的借口。想想,如果你的工作中要求考什么试,你是不是会见缝插针,把书带着,走坐不离,心里总想着看上一眼。

当年我们这批中师生,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每逢考试季,大家都是随身携带教科书。虽然一天也没有多少见缝插针的时间,即使有,也看不了多少,即使看了,也记不住多少。但是,总要带着,总要看。

所以,意识很重要。有了读书意识,你会想方设法找时间。那么,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读书的意识都非一日之功,需得从小培养。这又归到: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的培养上去了。请读《我和我儿子的阅读兴趣是怎样培养的》。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02

提高效率。

大家都要上班、工作,都要忙于家庭事务,孩子都要上学、上辅导班,为什么别人有时间读书,别人带孩子有时间读书,咱们没有呢?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完成的时间和质量是不同的,正如同一个班级里,每次课堂作业,有的人又快又对又好,有的人又慢又差又错。

这其中,有能力的差距,更多的是做事的专注、效率、态度(这又归到怎样培养专注力,请阅读《玩的时候能专注,一到学习就不行》,怎样提高效率)。效率高、质量高的人,工作也好、作业也罢,都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于是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自由支配。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03

时间管理。

有一种观点是:越忙的时候越能做成事。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是有的。

所以,没有时间看书,就要学习一下时间管理,(其实,没有时间做别的,也是一样。)

关于时间管理,是一个大话题,我认为,核心就是:

轻重缓急、

碎片利用。

在要做的事情中,分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紧急,哪些不紧急,然后安排好时间。

碎片利用,也需要意识和习惯。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病,到了医院一看,前面还有十几个病人排队,我就拿出准备好的书,读了起来。轮到我的时候,是一个小时之后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这个时间,我把书差不多看完了。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碎片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反而是刷微信,刷网购,没有较高质量的利用。

说到孩子的时间管理,更多的需要家长帮助: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不报不必要的课外班,给孩子留足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04

我发现说来说去,又说回去了——孩子的读书,

读书的兴趣,需要家长培养

读书的意识,需要家长培养

做事的专注,需要家长培养

做事的效率,需要家长培养

时间的利用,需要家长培养

时间的管理,需要家长指导和帮助。

眼看着这一篇又没有说完,还得继续写读书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