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情公墓》看中国电影的创新电影类型

自《爱情公墓》,啊呸,说错了《爱情公寓》上映之后,一时间撕逼口水满天飞,其中一条热门评论:以前电影分动作片、喜剧片、科幻片、文艺片、伦理片等等。他们现在又开创了电影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诈骗片。得此契机,我来盘点一下资本家们为中国电影开创的无限创新电影类型。

1偷票房片。典型代表:《厨子戏子痞子》、《小时代3》等等

偷票房可谓是历史悠久又屡见不鲜的现象,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拿着B电影的票去看A电影,这样钱就算在B头上了,另一种电影院出具手写电影票,不进入计算系统,而钱就算在别的电影上了。

这种电影类型太多了,举不胜举,早在13年就有四川巴中江北数字影院将《厨子戏子痞子》的过期废票代替《毒战》出售。还有14年韩寒的处女作《后会无期》被《小时代3》偷票房。其他不胜牧举,就举两个栗子。

2 票房作假片。典型代表:《叶问3》

电影上映前两天的票房不仅关系电影的排片和热度,更关系出品方的股价。《叶问3》虽然第一天上映就1.55亿票房,但随即被爆出大量的幽灵场、早点售罄场等,最后被查处作假票房3200万不计入总票房成绩。

3蹭热度片

每每一部电影大卖,一些国产烂片就走起了蹭热度的捷径,李逵碰李鬼般的名字,就像个笑话般让人忍俊不禁!请看以下电影片名,绝对辣眼睛。

《战狼2》VS《战狼2017》、《美人鱼》VS《美人鱼汤》VS《城管大战美人鱼》、《鬼吹灯》VS《鬼点灯》、《我不是潘金莲》VS《潘金莲就是我》、《三体》VS《三休》、《环太平洋》VS《环大西洋》太多太多,举不胜举,已吐。

4锁场片。代表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袭就不说了,单单说粉丝的骚操作,电影上座率不高,制片方就组织粉丝分别每个场次提前买一张电影票,这样电影院就不得不被绑架着为了一个人开一场电影,强行损害影院利益,更奇葩者开场前退票,令影院不能临时换片,也挣不了这一个人的钱,真是中国电影的一大创新。

5传销片。代表电影《英雄之城》、《坏爸爸》

这个类型就比较厉害了,大致套路就是搞传销的上层集资拍电影,然后洗脑交钱的人这个电影会大爆,到时候大家一块分票房,一块发大财。而电影上映之后,交钱的人自然会拉上七大姑八大姨去撑场子,拉上座率。看看《英雄之城》和《坏爸爸》这种质量一般的三无电影畸形的高上座率就明白一二了。

6退票片。典型代表:《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我们》制作方也是辛苦了,为中国电影又创新了一大电影类型。具体做法就是映前组织账号爆买电影票,造成电影预售票房特别火爆的假象,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电影特别好看,很火爆就跟风去买,而真正骗到大量观众入场后再在购票APP上推掉自己买的电影票,害的电影院的退票率奇高,电影院和购票APP不得不暂停了退票功能,也损害了普通观众的退票权益。

7诈骗片。典型代表:《爱情公寓》

导演汪远编剧韦正带着袁弘、娄艺潇、陈赫、孙艺洲、邓家佳等人买了《盗墓笔记》的版权,拍了一部名为《异次元冒险家》的电影,临上映又补拍了一小部分和《爱情公寓》有关的镜头,然后就披上《爱情公寓》的羊头,出来卖狗肉了。用一句精彩影评来说,就如同你买一个冰箱一样,在拼多多上你买的是质量不好的山寨牌冰箱,而在《爱情公寓》这里只能买到破烂的电视机,根本货不对板,披着《爱情公寓》的皮诈骗观众的钱,建议大家去工商局网站举报如此诈骗行为。

最后,有一就有二,资本逐利的脚步永不停歇,在如此创新的道路上只会越走越远,观众姥爷还知道哪些资本“创新”运作,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