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鹿晗成为这个夏天的主角,应该是中国格斗最大的悲哀!

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格斗需要鹿晗吗》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其作者对于中国格斗运动“忧国忧民”之心令人钦佩,但是文中流露出来对鹿晗无底限的推崇,对搏击相关人士的蔑视却让人大倒胃口。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流量、点击、迷妹这些关键词真的能够成为推动中国格斗发展的原动力吗?笔者对此同样怀有强烈的忧患之心。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甜蜜暴击》全网点击率60亿,鹿晗自带5000万粉丝,该剧播出之后各大拳馆接受女粉丝咨询次数明显提升——这些都是鹿晗支持者们最喜欢拿出来炫耀的数据。流量和点击率已然成为了判断一件事情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这里暂不论鹿晗的阴柔形象是否会对格斗这项运动造成一定的“带偏”效果,先来说说这些数据背后的真实效应

所有行业的销售都应该知道一个专业名词,叫做“目标客户群体”。在提供服务或者产品之前,你需要确定哪些人群才是你潜在的“客户”。鹿晗以及他背后的团队目标明确,瞄准的就是那些95后甚至00后、趁着暑假需要他们的偶像来提供“精神快餐”的迷弟迷妹们,在这些人群中,格斗是什么根本就不重要,正如鹿晗的一位女粉丝在围攻方便时留言所说的那样:“我们是来看我们的偶像谈恋爱的,又不是来看搏击比赛的。”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而对于中国格斗而言,无论是观众还是未来可能进入这项运动的苗子选手,其“目标客户”与上文所述的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双方的交集非常低。指望《甜蜜暴击》的收视群体来提高中国格斗运动的关注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笔者日前正在帮助一位新闻系的朋友完成其硕士论文的问卷调查,其论文主要调研“体育明星精神导向最近二十年走势分析”,问卷对象为各大高校的学子,以体育爱好者为主。笔者最近几个月踏足了不少高校的球场和田径场,近来在每份问卷的最后加上了一个额外的问题——“你喜欢鹿晗吗?”或者“你是鹿晗的粉丝吗?”结果换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讪笑和白眼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真正喜欢体育运动的,并有可能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绝大部分人都以“鹿晗粉丝”为耻;而那些为鹿晗疯狂的,十有八九是用杆子驱赶也不愿踏足运动场的人。指望鹿晗的一部影视剧(关键质量还低得出奇)来推动中国格斗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笑话

这里还要说到,《甜蜜暴击》的水准为何如此之低?肤浅的对白,幼稚得令人发笑的动作设计,中国观众的审美标准何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些曾经在天涯和豆瓣上写出一篇篇优美、深刻影评的大神真的都被时代潮流淹没了吗?《中国格斗需要鹿晗吗》一文中对此给出的理由是:鹿晗的档期有限,根本不可能抽出太多的时间来真的练习格斗,该剧的武术指导只能另辟蹊径来进行遮掩。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对此我们想问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精神,又何必非要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性本来就极强的题材呢?我们都知道印度影星阿米尔-汗拍摄《摔跤吧爸爸!》的幕后故事——作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阿米尔-汗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来练习摔跤,主动增肥50斤左右

我们不敢指望“鹿姑娘”能够为艺术做出如此大的牺牲,让自己的身材走形之后再苦练复原,但是起码,要拍摄这样一部专业题材的影视作品,花上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去拳馆认真感受一下这项运动的精髓,学习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是非常必要的。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鹿晗团队喜欢拿鹿晗能够调动的大把资源来说事,专门提到在拍摄《甜蜜暴击》时有奥运会金牌得主陈中等人来探班并给予指导。先不论陈中所属的跆拳道项目与鹿晗剧中呈现的是否有出入,单说这一点,如果一个场外指导偶然露脸就能大幅提升该剧的专业性,那么还要演员的“自我修养”做什么?

《摔跤吧爸爸!》可以说向全世界的观众普及了摔跤这项运动,其计分规则、运动历史、运动精神都在剧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而主人公的父女情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为了一种附属。至于《甜蜜暴击》,除了青春男女甜得发腻的感情之外,真的还留下了什么东西吗?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最后再谈一点,那就是“娱乐流量”和“体育专业”的关系。推崇鹿晗的人最喜欢拿来举例的是,鹿晗的一条有关足球的微博有上亿的评论数量,带动不少女粉丝喜欢上了足球。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个表面现象,也许鹿晗的偶像效应可以让那些平时根本不关注足球的“球盲”偶尔会将电视频道从湖南卫视换到CCTV上,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一点,鹿晗代表的那种“审美标准”,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带离球场

精心染过的头发、精致的面庞、如女人一般瘦削的身材、容不得一丝疤痕的皮肤,哪一点能够与足球联系到一起?以鹿晗如日中天的地位,当然可以随时随地集合一批大咖,在球场上秀一秀花拳绣腿,但是真正要投身足球运动的,哪一个不是整天要与臭汗甚至血迹为伍?

独家评论:中国格斗真的需要鹿晗吗?

搏击是一项热血的运动,如同达喀尔、如同“死亡徒步”,如同美国的巴克利马拉松,这些运动都有其专属的魅力,即便在某个时期他们不一定能够被所有人接受并热爱,但是只要有合理的开发方式,加上日积月累的改良、突破,迟早会闪耀出自己的光彩。古往今来,还从来没有听说哪项运动是靠低端、炒作的娱乐方式来发扬光大的。虽然“娘炮”的说法可能会有些极端,但是格斗如果真的要靠鹿晗这样的艺人来站台摇旗,无疑是对这项运动的亵渎,我也完全能够理解死神方便的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