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天才名将行军酒肉多到乱扔,却看着士兵挨饿但依旧能打胜仗

在古代,一般大家夸赞一个将领,通常喜欢说其爱兵如子,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名将都是那种和士兵同甘共苦,对士兵都极度爱护的。诚然,在古代有不少名将都是这种类型,但也有例外。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另类的名将,他对自己的手下可以说是比较“残酷”,每次行军前,他一个人就要准备几十车的酒肉米粮,往往都吃不完,浪费很严重,而他的士兵有些在行军时就算饿到不行,他也不会管。按理说,这样的将军注定得不到士兵的拥戴,不可能打胜仗。但吊诡的是,千百年来,边功之盛者极少有可以和他媲美者。

此人就是冠军侯霍去病,年仅17岁就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首战他就展示了何为天生名将的风采。起初,看到他才17岁就被汉武帝封为校尉随军出征,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皇帝宠爱他,想让他在卫青身边捡些战功好封赏爵位。然而最终霍去病却用辉煌的胜利打了那些人的脸。据史记记载,霍去病在该次出征中,只带了八百轻骑就深入敌后,突袭匈奴人的老巢,斩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活捉了单于的叔父,共计斩获两千多人。如此辉煌的胜利让汉武帝很高兴,封了他为冠军侯,这宣告着大汉王朝又一位将星冉冉升起。

此天才名将行军酒肉多到乱扔,却看着士兵挨饿但依旧能打胜仗

霍去病

出于制衡卫青的考量,汉武帝开始大力扶持崭露头角的霍去病,让他独当一面。霍去病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掌握更多的兵马后,霍去病爆发出了更为恐怖的力量,打的匈奴人四处逃窜,不敢南下而牧马。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121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直接把匈奴主力打到溃散,匈奴单于被迫逃亡漠北,匈奴贵族要么被杀,要么投降,曾经让汉朝日夜坐卧不安,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如今却跪伏在了大汉铁骑面前。此战,霍去病封神。

此天才名将行军酒肉多到乱扔,却看着士兵挨饿但依旧能打胜仗

匈奴人

封神后的霍去病自然得到了汉武帝的大量封赏,官位更是和卫青持平,成为大汉王朝的国之柱石。然而拥有如此显赫战功的他,却依旧没逃过司马迁的指责,在史记中,司马迁曾指责他不够体恤士兵,在行军前,皇上常常给他单独准备几十车食物,他每次都吃不完,吃剩的到处乱扔。但他手下的士兵有些在行军途中却极度缺乏食物,甚至饿到昏迷,看到这样的场景,霍去病却无动于衷,不仅仅不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士兵,还去玩一种球类游戏。这样的行为自然让司马迁信奉仁爱学说的大儒不满,估计也会让多数吃瓜群众觉得诧异,这样的将领怎能得到士兵的拥戴?

此天才名将行军酒肉多到乱扔,却看着士兵挨饿但依旧能打胜仗

关于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有些人解读为霍去病从小锦衣玉食的长大,所以不懂得体恤底层士兵。但我不这样认为,一个真的不懂得体恤将领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但每个人的体恤方式不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霍去病的治军手段,赏罚分明。没有立下功劳的士兵得不到任何的赏赐,这样的方式看起来没有丝毫的人情味,但却公平,公平最能凝聚人心。而且霍去病最知道士兵们心里面最需要什么,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饥饿时主将的怜悯,而是跟着主将打胜仗获得爵位,得到功名。事实上,跟随霍去病出征的人立下功劳者都得到了奖赏,有不少都封了侯。因此,霍去病手下的军队总能爆发出恐怖的战斗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大汉立下功劳,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此天才名将行军酒肉多到乱扔,却看着士兵挨饿但依旧能打胜仗

汉武帝

多数人都是功利性的生物,把握人心,也是名将的必修课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再下面点赞,收藏和评论留言,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不懈努力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