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劉強東、地方國資最近爭當「二股東」 他們看中哪些公司?

馬雲、劉強東、地方國資最近爭當“二股東” 他們看中哪些公司?

當眾多小散心灰意冷之時,各路實力資本卻銜枚疾行,豪擲重金搶當上市公司“二股東”。

上證報資訊統計數據顯示,7月至今,已有近50家A股公司發佈股權轉讓公告,披露了新上位的二股東。無論是涉及的公司數量,還是交易金額,均超過上半年平均水平。不僅如此,一些二股東來頭還不小:有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有平安為代表的險資,有資源充足的地方國資,也有“初次登臺”的神秘玩家。

目前還無法判斷這些新晉二股東的最終意圖,但可以明確的是,由大股東引入的這些實力資本,在意的顯然不是所謂“殼價值”以及短炒利益。在市場的低位波動中,他們更願意與所選的上市公司“共度時艱”,做個與大股東攜手並進的“二當家”。

互聯網巨頭合縱連橫

儘管上市於海外,但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一直心念A股,尤其是近期,以股權為紐帶的合作正不斷提速。不過,他們不謀求控制權,而是安心當個“二當家”,輔佐大股東做好主營業務。

龐大集團8月8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龐慶華與李紹豔、郭文義、裴文會、楊家慶、李墨會等5名自然人解除了一致行動關係;同時,該5名自然人將所持5.51%的公司股權作價5.95億元轉讓給五八車服,後者正是“58系”姚勁波的控股公司。

在獲得5.51%股權的基礎上,五八車服計劃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5%以上、不超過9%的公司股權。五八車服將成為龐大集團的“二當家”,持股比例僅低於龐慶華,但遠超過其他股東。

姚勁波的佈局不止於此。7月11日,他旗下另一公司五八有限剛剛通過協議轉讓,獲得我愛我家1.95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8.28%,所獲身份同樣是僅次於實際控制人的“二當家”。

快速出手的還有阿里,7月17日,阿里網絡與Power Star(HK)、Glossy City(HK)簽訂協議,受讓二者持有的分眾傳媒7.7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28%。同時,阿里網絡的關聯方Alibaba Investment等還通過受讓分眾傳媒股東方股權的方式,間接獲得上市公司2.71%的股權。此外,阿里還將通過增資,另外間接獲得分眾傳媒2.33%的股權

憑藉著合計約10.33%的持股比例,阿里成為分眾傳媒的“二當家”。隨之而來的還有產業合作,阿里與分眾傳媒宣佈,將在廣告投入系統、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及OTT智能電視廣告等領域開展合作,探索新零售大趨勢下數字營銷的模式創新。

幾乎同時,阿里系的另一分支——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受讓了衛寧健康5.05%的股權,合計交易金額10.58億元。股權交易背後同樣有產業合作,螞蟻金服和衛寧健康簽訂的合作協議顯示,各方將以共同建設領先的大數據生態體系為核心,圍繞“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開展合作。

京東也在發力,科大智能7月13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黃明松與宿遷京東簽訂協議,向後者轉讓5%股權,交易作價6.18億元。二者還擬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大宗消費品供應商製造智能化升級、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和智慧物流倉儲解決方案等領域達成戰略合作框架。

國有資本頻頻現身

“互聯網巨頭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往往更看重協同效應,股權只是增加合作力度的手段之一。與之相比,以地方國資為代表的國有資本頻頻出手,也只為當個‘二當家’,則更能體現其對相關公司當前價值的認可。”有投資人士如此表示。

此言不虛,如果不謀求控制權,而只是做個戰略投資者,國有資本對資金安全、投資效率的要求還是相當高的。公司估值不是處於較為安全的區間,國資一般不會出手。

如匯金股份8月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鑫匯金、實際控制人孫景濤、鮑喜波、劉鋒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向邯鄲建投轉讓所持5011.82萬股上市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9.31%,交易作價2.6億元。資料顯示,邯鄲建投由邯鄲市發改委100%持股,是國資獨資公司。

科陸電子也引入當地國資,公司8月16日公告,控股股東饒陸華已向遠致投資轉讓1.52億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10.78%,交易總價款10.34億元。藉此,遠致投資將對科陸電子的持股比例從0.18%提升至10.96%。

遠致投資是國有獨資公司,深圳市國資委持股100%。其入股科陸電子系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業務領域的發展前景,對公司發展戰略高度認可,希望藉助自身的資源優勢,幫助公司做大做強。

銀邦股份情況也類似。公司7月21日公告提示,控股股東沈於藍擬向太原工投轉讓其持有的6650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8.09%,交易作價5億元。太原工投為國有獨資公司,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陽曲產業園區事業服務中心持有其100%股權。

國字頭產業基金也在行動。萬業企業7月17日公告,二股東三林萬業擬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轉讓所持5643.11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7%,交易總金額6.77億元。交易完成後,大基金將成為萬業企業的三股東。

險資巨頭一擲千金

擅於長線投資的險資也沒閒著。近期,中國平安就做了一筆大交易,斥資137億元入股華夏幸福。不過,其依然選擇安分地當個“二當家”。

華夏幸福7月10日公告,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與平安資管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華夏控股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平安資管轉讓5.82億股華夏幸福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9.70%。考慮到華夏幸福的體量,平安資管這個“二股東”門檻頗高,為獲得上述股權,平安資管總計斥資137億元。

當然,華夏幸福方面也給出了很大的誠意:不僅將改組董事會,加入平安提名的2名董事,大股東華夏控股還給出了三年將近440億元的盈利承諾。若不到盈利預測的95%,大股東將進行現金補償。

據業績對賭協議,未來三年,華夏幸福以2017年度淨利潤為基數,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度淨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於30%、65%、105%,即這三年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4.15億元、144.88億元和180億元。

實際上,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與金融的結合早已屢見不鮮。但在房地產已由“黃金時代”步入“白銀時代”的當下,平安選擇巨資入股華夏幸福,依然需要不小的勇氣。

有地產業人士告訴記者,從平安的投資史來看,其持有期限相當長,下手時機也大多是相對低位,此時當上華夏幸福的“二當家”,顯然是有長期持有的打算。

與之相比,天安人壽則選中了奧馬電器,斥資7.48億元受讓西藏金梅花持有的5.9%股權,就此成為公司第四大股東。這次交易過程中,受讓標的股份的證券賬戶為“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產品”,是由天安人壽設計開發,並經原保監會審批、備案的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萬能型人身保險產品的單獨核算賬戶。

“神秘玩家”魚貫登場

當上市公司的“二當家”,不僅僅是實力股東的特權。梳理近期的數十個股權轉讓案例,更多的新晉“二當家”還是市場的新面孔。

譽衡藥業8月17日公告,控股股東譽衡集團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其持有的3.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5%)一分為三,分別轉讓給蘇州譽通衡、翼樸蘇榆和博裕三期,後三者分別獲得5%的股權。資料顯示,上述接盤方算不上身份顯赫,不僅控制人籍籍無名,三公司自身幾乎就是為了受讓股權而專門設立的。

有投行人士表示,儘管單一交易涉及資金不多,但這種默默無聞的股權交易正是市場的常態,其數量多寡,反映著市場熱度和估值水平。

“近期,這些資本玩家不再執著於殼資源控制權,而是選擇當個二股東,恰好說明對殼資源未來價值的看淡,以及對投資標的自身前景的看好。”該投行人士分析稱,通過協議轉讓獲得的股權需要有較長的持有期限,如果不是看清產業邏輯和發展方向,誰會斥資參與?

不過,並不是所有迎來“二當家”的公司都有發展潛力,而判斷的核心則在於,“二當家”是來抄底,還是來救場的?

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定困難,但有個要素可以作為觀察視角。如果上市公司大股東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為了解燃眉之急尋來的“二當家”,一般合作週期不會太長;而大股東自己較為安全,迎來的“二當家”又與上市公司有著產業鏈協同關係,後期共同成長的可能性就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