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書|《山海經》鯥魚是箱豚嗎?

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今天,我們來看《山海經》南山經的第五座山——柢山,先看看這段話的翻譯:

往東三百多里地就是柢山了,這座山水資源豐富,但是草木不生。山上有種魚,模樣像牛,住在礁石中,尾巴像蛇,還長者翅膀,翅膀長在肋骨下,發出的聲音類似於“留牛、留牛、留牛”,這種魚叫做鯥,冬天消失,夏天出現,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腫痛這些疾症。

大家先認識幾個字:

柢山的柢,這個字唸作di,三聲,還有其他讀音,咱們先不瞭解了,主要看《山海經》中需要用到的就行,本意是樹根的意思;

魼下的魼,這個字唸作qu,一聲,這個詞的意思還是挺多的,看字的模樣也看得出來是和魚相關了,我們這裡用到的是它的“肋骨”的意思;

鯥,就是念作lu了,四聲,就是《山海經》裡寫道的這種魚的意思。

這段文字還是比較簡單的,是實地考察,如實記載,筆記員也沒有發揮想象誇大或者玄幻幾筆。在這裡尤其指出的就是,《山海經》中凡是說可以吃的東西,無論是多麼奇葩,後人又是覺得如何的奇形怪狀,但是都是自然界中真實存在的生物,古人就是這麼實在。

讀點書|《山海經》鯥魚是箱豚嗎?

喀斯特地貌

再來看看這座山,水資源豐富,按道理來講,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是植被茂盛的,這裡確實恰恰相反了,根據書裡的記載,這裡是草木極其稀少的,所以這說明什麼?說明這裡雖然有水源,但是地質並不適合草木的生長,用大禹淺薄的知識面裡總結一下,難道這座山是傳說中的鹽鹼地?!想想鹽鹼地的特點,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是有點相像的,但是話說回來,咱們在 裡大概定位到《南山經》的地理位置大概是在雲貴地區,這邊鹽鹼地並不豐富,反倒是喀斯特地貌較多,結合南山經之前的地理狀態,這種多水而少植被的地貌應該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也並非是全部多植被的,這要看主要的土壤成分和機構。

讀點書|《山海經》鯥魚是箱豚嗎?

鯥這種魚類是生活在山上的。想想我們身邊的魚類,哪一種是長的和牛似的,還長了翅膀啊,叫起來也是“留牛留牛”的?而且這種魚還有一定的中藥消腫的功效。關於鯥,很多人說就是箱豚,這個我就沒法考證,但是就山海經的描述而言,也不是全無道理的。箱豚本來就有個名字叫做牛角魚,不僅僅是模樣和牛有那麼點相似,就連身體也是非常堅硬的,和牛皮很像。而且這種魚類喜歡穿行在礁岩之間的。至於說的那個冬死夏生,應該是這種動物是有冬眠的習慣,又或者說是這種魚類在冬天是消失,這就有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遷徙。箱豚倒是有洄游的習慣的,鯥到底是不是箱豚現在也沒有真正的歷史可以考究了。雖然魚有相似,但是真要追究起來,在外貌形狀和生存地理位置方面又有些不同了。

讀點書|《山海經》鯥魚是箱豚嗎?

箱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