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甘願付出青春建設祖國的塞罕壩 這背後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8月2日消息 8月1日,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期待。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取材於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感人事蹟,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初,以主人公馮程、覃雪梅為代表的青年創業者,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青春熱血書寫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傳奇的故事。

他們甘願付出青春建設祖國的塞罕壩 這背後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最美的青春》劇照

積極響應祖國號召,以主人公馮程、覃雪梅、趙天山等為代表的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林業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與當地林業幹部職工為骨幹的369人組成的開荒隊伍,拉開了與自然抗爭的序幕。

豈料,因為壩上造林立地條件惡劣,機械造林難度極大,不得不先轉為人工造林。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氣溫超過零下43度的環境下,塞罕壩人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奇蹟。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光裡,第一代塞罕壩造林人不畏惡劣的環境,無私地奉獻出青春甚至生命,與大自然勇敢抗爭,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也創造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最美的青春》中,多位新生代演員挑大樑,用青春致敬青春。

他們甘願付出青春建設祖國的塞罕壩 這背後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何雨虹 飾 覃雪梅

青年演員挑大樑之外,高明、王奎榮、張光北等資深戲骨也傾情加盟本劇。高明表示,參與這部戲十分高興:“演這部戲是一種享受,塞罕壩折射出的思想和力量,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是千秋萬代都可以在當中吸取的豐富的精神,這是了不起的精神。”

他們甘願付出青春建設祖國的塞罕壩 這背後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

《最美的青春》由曾獲上海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的郭靖宇擔任監製,郭靖宇坦言:“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拍好這部戲,不負重託,不負時代。”全劇拍攝跨越秋、冬、春三季,為保證最大程度還原當時的情景,劇組深入北京、天津、杭州、承德御道口、內蒙古烏拉蓋、多倫、克什克騰旗、烏丹八地取景。在拍攝過程中,攝製組不僅要保質保量完成拍攝,同時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